首頁>法治>資訊
最高法發布示范文本應用典型案例(第二批)
人民政協網北京7月3日電(記者 徐艷紅)為更好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司法需求,最高人民法院于2024年3月4日會同司法部、中華全國律師協會針對11類民事糾紛,制定表格化、要素式起訴狀、答辯狀示范文本(試行),助力人民群眾訴訟更便利、解紛更高效。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再次就推廣應用部分案件起訴狀、答辯狀示范文本聯合印發通知,自2025年7月14日起在全國法院全面推廣應用67類示范文本,其中,新增56類,修訂第一批11類試行文本,囊括刑事(自訴)、民事、商事、知識產權、海事、行政、環境資源、國家賠償、執行等9個領域。為進一步加強示范文本的推廣應用,本次發布10件典型案例,覆蓋買賣合同、物業服務合同、離婚、保證保險合同、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民間借貸等常見多發糾紛,充分展現示范文本在助力綜治中心化解糾紛、便利群眾參與訴訟、促
一是應用場景更廣泛,促推源頭預防化解糾紛。各地法院持續拓展示范文本應用場景,將示范文本與參與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深化“總對總”多元解紛機制、做實先行調解等工作一體推進、一體落實,進一步釋放示范文本應用效能,方便、引領當事人以更便捷方式選擇非訴訟或審理方式解決糾紛。
二是服務群眾更精準,切實減輕群眾和企業訴累。第一批示范文本推行后,各地法院通過“線下實體化指引+線上數字化賦能”協同推廣示范文本,指導各類訴訟群體做好填寫工作,讓人民群眾看得明白、用得方便,通過應用示范文本精準表達訴求,高效解決糾紛。
三是貫穿解紛全流程,有效提升實質解紛效能。地方法院將示范文本應用貫穿糾紛化解全流程,充分發揮示范文本賦能作用,通過要素比對,快速確定爭議焦點,開展要素式調解、要素式庭審,進一步提升解紛質效。
編輯:錢子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