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民革 民盟 民建 民進 農工黨 致公黨 九三學社 臺盟 人物風采 史料縱覽

首頁>多黨合作>要聞

淺談中共百年奮斗的三大致勝法寶

——中共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為參政黨建設提供的重要啟示

2025年07月03日 15:01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中國共產黨經過一百年的發展,在革命斗爭的篳路藍縷和經濟建設的一窮二白中突破前行,以頑強和旺盛的生命力向世界證明,中共已經成為屹立于政黨之林的優秀大黨。縱觀中共的百年奮斗史,有三大致勝法寶一直傳承至今,成為絕處逢生、永葆活力的關鍵。

一、 崇高堅定的理想信仰

從世界政黨的興衰史中可以看到,一個政黨是否強大,信仰必不可少,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擁有強大的組織性,與其崇高堅定的信仰分不開。

信仰是一個政黨的精神支柱,無論是個人還是組織,沒有靈魂便沒有活力和動力。信仰強,政黨就有凝聚力,信仰弱,政黨就會成為一盤散沙。可以說,始終堅定共產主義信仰,是中共發展至今的定海神針。所謂“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高遠的理想,需要經過無數人努力奮斗,才會讓人產生不竭向上的動力。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自己奮斗終生的理想,是無產階級行動的指南,是科學的信仰,體現了無產階級的向往和追求。

蘇共在執政的69年間,建立在列寧主義無產階級先鋒隊的信仰是堅定的,黨魂凝聚有力,但戈爾巴喬夫尋求的“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偏離了最初的信仰,與無產階級的共產主義理想背道而馳,造成黨魂渙散,最終導致蘇共分崩離析,蘇聯解體。反觀中共,無論是在面對內部紛爭還是外部壓力,都能夠始終圍繞無產階級的利益做決策,信仰沒有動搖,黨魂之基無比牢固。

實踐證明,對于政黨來說,無論強弱大小,要想長期發展下去,黨魂是必不可少的。黨魂決定了一個政黨的黨性立場、旗幟綱領以及發展方向,也決定了政黨的組織性和紀律性。一個凝聚出黨魂的優秀政黨,能夠消除派系斗爭,統一內部力量,發出一個聲音。

二、 貫徹始終的群眾路線

相信群眾、深入群眾、依靠群眾是中共從革命斗爭中突出重圍的關鍵,也是經濟建設取得成功的最大推動力。作為中共的根本路線,群眾路線既是毛澤東思想的基本靈魂,也是中共領導的科學方法,更是歷史唯物主義的生動體現。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密切聯系群眾,是中共的顯著標志,即便在革命斗爭最艱苦的時期,中共軍隊也始終堅持“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原則,并制定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成為了紀律工作的濫觴。從鄧小平二送煙葉錢,到三大戰役不食錦州百姓的一個蘋果,再到解放軍上海冒雨露宿街頭,中共用實際行動踐行了“革命為人民”的宗旨。

1950年開啟土地改革,聯產承包,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這些政策和制度調動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的活力和建設的動力。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共根據新的形勢,不斷從群眾最關心的重點入手,順應民心、尊重民意、關注民情、致力民生,敢于直面矛盾,以務實的作風解決問題,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現實,取得了建設發展的新成就。

三、 與時俱進的發展觀點

馬克思主義認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處在永不停息地變化發展之中,社會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有機整體,并在互相聯系和作用下向前推進和發展。樹立科學的發展觀,才能找到規律,因勢利導,化解矛盾。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和本土化,是中共對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重大貢獻,是中共百年歷程中所獲經驗的不斷積累,是踐行初心使命、堅持理想信念的不斷創新,是與中華傳統文化中“大同”思想的互相印證,是革命斗爭、經濟建設、改革開放和新時代的薪火相傳。

在全面抗日戰爭爆發的第二個年頭,在外敵肆虐、內部不抵抗主義和投降論甚囂塵上的情況下,毛澤東寫出了一篇《論持久戰》,給無數抗日救亡的同胞們樹立了勝利的信心,一篇文章之所以能夠抵得上百萬雄師,是因為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

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后,中共準確地把握時代大勢,站在發展前沿,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統一起來,深度聚焦新時代重大課題,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創新發展,并構建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格局。

政黨強,國家興,政黨弱,國家衰。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更快速更高效的科技革新,面對日益復雜的國際形勢,世界各政黨將進入發展重塑期。能否在挑戰和機遇中保持先進性和生命力,中共百年奮斗史的三大致勝法寶值得所有政黨學習和借鑒。

(作者系民建北京市昌平支部主委 劉派)

編輯:薛海春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另类综合偷拍 | 亚洲欧美综合另类 | 香蕉国产成版视频在线 |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韩国专区 | 婷婷精品五月天在线观看 | 天天爽天天摸日本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