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委員說話
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大動力
《意見》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以系統觀念和改革思維謀劃民生大計,將社保、教育、衛生與健康、就業、養老、育幼、助殘等社會政策納入一個總體政策框架中,推動各類資源集約整合、政策協同推進,為制度運行注入持續動力
前不久,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出臺的綜合性民生政策。《意見》充分彰顯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場,清晰標定了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民生為大”的價值航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黨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意見》通過創新完善民生保障制度體系、精準破解急難愁盼現實難題,為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奠定堅實的民心基礎與社會根基,是未來一段時間引領民生工作的重要指引。
深刻理解《意見》的重大意義。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最鮮明的品格,為中國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產黨始終不變的初心使命,也是各級黨委、政府的職責所在。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人民是國家發展的根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抓經濟促發展,說一千道一萬,都是為了提升老百姓的生活品質,讓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更舒心更安心。《意見》出發點和落腳點的核心就是回應人民群眾的關切,解決群眾身邊的“關鍵小事”。當前,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了新的民生要求,尤其在經濟轉型和人口結構深度變化階段,不同群體的需求也更加多樣化、個性化。《意見》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以系統觀念和改革思維謀劃民生大計,將社保、教育、衛生與健康、就業、養老、育幼、助殘等社會政策納入一個總體政策框架中,推動各類資源集約整合、政策協同推進,為制度運行注入持續動力。這是從“碎片化供給”走向“系統性統籌”的重要跨越,將有效提升民生保障的整體質量和治理效能。正是這種源自人民、為了人民的政策安排,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本質,展現了執政為民的制度優勢。力度與溫度兼具的政策部署,是中國共產黨堅守人民立場、厚植為民情懷的集中體現,更是不斷推進社會公平正義的責任擔當。
準確把握《意見》的核心要義。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發展的目的,也是發展的動力,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生活越來越有信心,有利于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新時代以來,我國民生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但資源配置不均、制度供給不平衡、服務效能不高等問題依然存在。治國有常,利民為本。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黨中央深刻把握社會發展趨勢與人民現實需求,制定出臺《意見》,系統梳理并部署民生領域的重點任務,無論是健全收入脆弱群體社會保險制度,還是推動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與人口變化相協調;無論是提升醫療、教育等領域的資源供給,還是加快發展普惠托育和養老服務,都緊扣人民群眾“盼什么”“缺什么”“難在哪兒”。針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堵點卡點痛點問題,提出了明確的目標指標和具體的務實舉措,政策導向更加關注“好不好”“夠不夠”;針對目標群體的差異,提出了更加靈活簡化、注重分類分檔與動態調整的措施,真正把“民有所呼、即有所應”落到實處。尤其對低收入群體、困難群眾、失能老人、殘障人士、失業人員等重點群體提出具體幫扶措施,傳遞出更加精準、更加人本的政策理念與執政態度。
切實抓好《意見》的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多辦順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實事,扎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德惟善政,政在養民。群眾急難愁盼里有著最真實最迫切的民生期待,解決好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既是檢驗發展成果的民生“試金石”,也是夯實治理根基的政治“壓艙石”。民生連著民心,兜牢民生底線,才能溫暖人心,進而增強信心,凝聚干勁,《意見》為今后一個時期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劃出了重點,在頂層設計的指引下,各級黨委、政府更要抓好貫徹落實,辦好一件件一樁樁民生實事。從現實條件能力所及做起,合理確定工作目標,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在經濟和財力可持續增長基礎上將民生建設水平穩步提高。在加大民生投入的增量的前提下,以改革智慧充分發揮存量資源盤活的作用,提高民生投入效率,將有限資源投入到重點領域與民生急需項目上。發揮好政府資金投入的杠桿作用,創新社會資本、公益共建等參與模式,推廣“公共服務﹢產業開發”“政府﹢企業﹢社區”等聯動模式,形成“政府主導、多元共擔”的民生建設格局。各級政協組織也應充分密切聯系界別群眾,積極參政議政,圍繞辦好民生實事建言獻策,廣泛凝聚人心共識,助推《意見》落到實處。
(作者楊建德系全國政協委員、民進四川省委會副主委、成都市政協副主席)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