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法治>資訊
法治公安建設新期待
馬懷德 中國政法大學校長、公安部黨風政風警風監督員
今年是習近平法治思想提出五周年。五年來,公安機關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根本遵循,牢記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的總要求,在實踐與制度層面不斷創新,推動新時代法治公安建設邁向新高度,取得累累碩果。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這支政法鐵軍以永不卷刃的法治之劍,守護著萬家燈火的歲月靜好,在新時代續寫著無愧于黨和人民的壯麗篇章。
公安機關是法治中國建設的堅定踐行者,更是維護社會穩定的中流砥柱。從雷霆出擊打擊電詐犯罪,到千里追兇搗毀跨境賭鏈,再到重拳出擊斬斷新型毒網,每一起大案要案的成功偵破,都是“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生動詮釋,彰顯著法治的威嚴與力量。法治的溫度,亦在人民最需要的每個角落悄然流淌。“民聲一鍵辦”讓百姓的急難愁盼得到秒級響應,“跨省通辦”以數據跑路代替群眾奔波,“1、3、5分鐘快速反應防控圈”讓警燈成為城市中最安心的星光。這些創新實踐,是“以人民為中心”執法理念的鮮活注腳,深刻詮釋了公安工作的人民立場。
我國能創造社會長期穩定與經濟快速發展的“兩大奇跡”,成為國際公認的最安全國家之一,背后離不開公安機關的智慧與擔當。中國將超大規模人口與超低犯罪率相結合,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治理奇跡”;“情指行”一體化運行機制,破解了西方多年未能解決的協同難題;“命案必破”的堅定擔當和發案率連年下降的斐然實績,更是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優越性。
成績屬于過去,奮進正當其時。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黨和國家對公安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圍繞“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部署了具體改革任務,為公安機關持續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指明了新的方向。
健全法律制度體系是法治公安建設的基礎保障。要加快修訂人民警察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重點立法項目,聚焦網絡治理、新型違法犯罪打擊、新業態安全監管等領域,加強執法制度建設,完善基層綜合執法體制,讓執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不斷提升執法規范化水平。
提高執法效能和監督質效是法治公安建設的內在要求。要完善個案監督和執法巡查制度,深化執法“三項制度改革”,強化執法全流程全要素監督管理,推動執法辦案管理中心提質增效。完善裁量基準制度,平衡好裁量權與個案正義,實現執法標準跨區域銜接,確保法律運行既有剛性又有溫度。
培育高素質人才隊伍是法治公安建設的必然選擇。在選人用人上,應將法治納入領導干部政績考核評價體系,設置公安民警法治素養“門檻”,狠抓作風建設,杜絕不作為、慢作為等執法問題,積極打造一支信念堅定、執法為民、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高素質公安隊伍。
打造數字警務是法治公安建設的關鍵路徑。公安機關應加快完善“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推動高新技術在公安執法中的創新應用,全面升級智慧公安建設,促進現代科技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為公安工作插上科技的翅膀。
新時代呼喚新擔當,新征程要有新作為。新的歷史階段,公安機關應始終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提升法治公安建設水平,為維護國家長治久安、保障人民幸福安康續寫新的輝煌,讓法治光芒照亮平安中國建設的前行道路。
編輯:錢子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