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我的記者故事
劉佳政:他們的“冰雪夢”
人民政協報記者 劉佳政(左二)
在今年一月的黑龍江省政協全會上,采訪黑龍江省政協委員時,我聽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冰雪運動”。2025年2月7日至2月14日哈爾濱亞洲冬季運動會舉行。是繼2022年北京冬奧會后中國舉辦的又一重大國際綜合性冰雪盛會。
1996年,第三屆亞冬會在哈爾濱舉辦。彼時的冰城,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城市的風采,在亞洲冰雪運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2025年,亞冬圣火再次燃起,這座城市憑借“冰雪游”火爆出圈,同時他還有了一個新的名字:“爾濱”。29年來,這里的人們傳承著對冰雪運動的熱愛與夢想,亞冬會的到來,讓冰雪運動再一次點燃了這片黑土地上人們的熱情。
時間回溯到二十年前,一位媽媽帶著女兒來到七臺河市體育場,因為家里并不富裕,這個小女孩問體校教練的第一個問題是:“學這個要錢嗎?”教練對她說:“只要訓練刻苦,就不收你學費”。這個女孩就是范可新,在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男女2000米混合接力比賽中,為中國代表團收獲首枚金牌。在本屆哈爾濱亞冬會上獲得短道速度滑冰女子3000米接力冠軍。
當時一雙新冰刀的價格高達2500元,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幾乎相當于全家一年的開銷!范可新的教練孟慶余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悄悄給她買了一雙新冰刀,還刻意說是匿名贈送的。小時候的范可新,在零下三十度的寒風中滑行。“別人練50圈我就練100圈!”冰刀劃開的不只是冰面,更是一個女孩向命運發起的挑戰。
黑龍江是中國的冰雪大省,很多冬奧會冠軍都來自這里,黑龍江省政協委員、短道速滑奧運冠軍張會建議速度輪滑進校園,讓更多青少年愛上冰雪運動。通過系統性培養,夯實冰雪運動項目的青少年基礎,為黑龍江冰雪后備人才提供有力支撐。
她說:“亞冬會真的是非常難得的一次提升我國冰雪運動水平的機會。我本身就是1996年哈爾濱亞冬會的受益者,在訓練的時候就享受到了全國最好的冰雪條件。此次亞冬會在哈爾濱舉行,我們會呈現給亞洲各國乃至世界一個全新的面貌。”
黑龍江省政協委員、中國女子冰壺運動員王冰玉第四次踏上亞冬會的冰場,“解鎖”了新身份——國際技術官員。作為中國女子冰壺隊選手,王冰玉曾在2003年、2007年、2017年參加過三屆亞冬會。在她看來,隨著冰雪產業的快速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急劇增加。應該構建多元化的冰雪體育人才培養體系,鼓勵高校與職業院校開設冰雪運動相關專業,并根據市場需求優化課程設置,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更好地推動冰壺運動事業的發展。
這些已經退役的運動員如今已經在另一個賽場為祖國冰雪事業的發展繼續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他們告訴我:他們這代人訓練時,全國專業冰場不到10塊。而今日的亞布力滑雪場,8條國際級雪道在群山間蜿蜒;哈爾濱冰上賽區的智能溫控系統,讓冰面溫差精確到0.5攝氏度。從煤渣跑道到二氧化碳制冰技術,從進口裝備到國產雪蠟車,場館的變遷見證著中國冰雪運動的發展。
臨近春節,我們有幸走進亞冬會比賽場館,探訪比賽場館各項工作準備情況.作為黑龍江最早的室內滑冰館,黑龍江省冰上訓練中心綜合館將承辦此次亞冬會的短道速滑和花樣滑冰兩大賽事。為了確保賽事成功舉辦,各保障團隊正在做最后的沖刺準備。
黑龍江省冰上訓練中心場地科科長于津樵對我說:“29年后,亞冬會再次來到哈爾濱,中國冰雪運動積淀更加深厚了、舉辦賽事的設施和條件更好了,我們一定要把最佳的賽事服務展現給大家。”
從場館改造到冰面維護,從電力保障到空調制冷,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基層保障人員的智慧和努力,他們用東北人的熱情告訴世界——“哈爾濱,準備好了!”
本屆亞冬會,中國代表團以32金27銀26銅共85枚獎牌,位列金牌榜、獎牌榜第一。亞冬會閉幕,但冰雪運動的熱度仍在升溫,一代代“爾濱人”接續傳承,為中國冰雪運動蓬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亞冬圣火緩緩熄滅,而在每一個被冰雪照亮的清晨,關于夢想的故事,仍在上演。
2016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黑龍江代表團審議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黑龍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從2024年11月1日至2025年2月4日,全國934個滑雪場累計接待客流1.51億人次。如今的龍江大地隨著冰雪經濟活力迸發,城市知名度美譽度大幅提升,人民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人們“真切感受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爾濱熱”讓人打心眼兒里熱。
從幾個人的堅持到一個民族的破冰,一代又一代的奮斗者譜寫了中國冰雪運動的長歌。作為記者,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們的鏡頭可以記錄到,在東北這片黑土地上,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任何一個孩子,只要他想,他就可以穿上嶄新的冰鞋在滑冰場上馳騁;只要他想,他就可以踩上滑雪板在雪場中翱翔。我想,這就是中國冰雪運動的進步,這就是中國的進步!(人民政協報記者 劉佳政)
編輯: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