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我的記者故事

袁世鼎:遇見新疆:一位 70歲“青年人”的青春答卷

2025年07月04日 18:39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360截圖20250704183714322

人民政協報記者 袁世鼎

你今年有多少歲了,有人說30而立,40不惑……今天,我想用三個 “遇見”,帶各位認識一位70歲的“青年人”,他的名字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在新疆,我認識了這樣一對 “阿達西”(兄弟)—— 漢族林忠東和維吾爾族庫爾魯西?烏斯曼。1964 年,3 歲的林忠東跟隨父親從天津遷到這里,隔壁的庫爾魯西一家就像親人一樣幫他們蓋新房;1989 年,林忠東的妻子遭遇車禍,庫爾魯西二話不說讓妻子去醫院照料,自己攬下照顧孩子的擔子。這不是一時的仗義,而是半個多世紀的相守:他們一起養牛羊、開風干肉店,庫爾魯西熏制加工,林忠東跑銷售,30 年風雨,小店成了當地招牌,兩家人親過血緣。

林忠東曾摸著熏馬腸笑說:“當年失業迷茫時,是庫爾魯西老哥拉了我一把。現在我們不僅日子好了,更明白一個理 —— 你手里的肉腸能熏出香味,我跑的銷路能串起市場,各民族擰成一股繩,就是最好的‘產業密碼’。”如今,像他們這樣的創業故事在新疆遍地開花,從和田的地毯工坊到伊犁的薰衣草莊園,各民族兄弟姐妹們用雙手織就了 “產業興旺” 的畫卷。

塔城有個特殊的家庭:回族 “馬大姐” 馬新華,維吾爾族丈夫米吉提,漢族 “爸爸” 楊吉春,哈薩克族 “弟弟” 葉爾木拉特和 “兒子” 吾拉孜別克 —— 一家四口四個民族,卻比血親更親。

2004 年冬夜,馬新華把路邊凍僵的漢族老人楊吉春背回家,為給他治病借遍親戚;2009 年,她看到懷孕 7 個月的哈薩克族孕婦扛麻袋交房租,立刻把夫妻倆接到家里,幫丈夫葉爾木拉特考駕照、找工作,如今他們在縣城買了新房,卻總往馬大姐的小院跑。

退休后,馬大姐把家改成 “民族團結大院”,30 平米的屋子里,掛著四個民族家人的全家福。她說:“有人問我為啥管這么多‘閑事’,我指著照片說,你看這老爺子的笑臉,這小伙子的新車鑰匙 —— 這就是我的‘閑事’,是中國人家該有的溫度。” 現在,大院成了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各族鄰居常來包餃子、彈冬不拉,笑聲能傳出三條街。

在哈爾墩社區,我趕上了辦了 11 年的 “鄰里節 百家宴”。綠樹成蔭的小院里,哈薩克族、維吾爾族、俄羅斯族等不同民族美食擺了滿滿一桌。一位回族大姐往我碗里夾了塊羊肉,笑著說:“小伙子,嘗嘗我們家的手藝,明年再來,我教你做!”

社區書記告訴我,這桌飯吃了 11 年,從最初的幾家人到現在上百人,各族鄰居從 “碰個面” 到 “串家門”,連吵架的鄰居都能在飯桌上握手言和。你看,美食不僅能填滿肚子,更能融化心墻 —— 當哈薩克族的奶酒遇上維吾爾族的烤包子,當漢族的春聯貼上回族的窗欞,這就是新疆最日常的風景:和而不同,多元共生。

離開新疆時,我望著窗外的戈壁與綠洲,忽然懂了為什么說它是 “70 歲的青年”:70 年,它從貧瘠走向豐饒,從閉塞走向開放,靠的不是歲月的恩賜,而是各民族兄弟姐妹手拉手的奮斗。林忠東與庫爾魯西的肉店、馬大姐家的小院、百家宴上的笑聲,都是它青春答卷上的注腳 —— 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訴說 “團結是金” 的真理;這里的每一張笑臉,都在書寫 “祖國大家庭” 的溫暖。

朋友們,當我們談論新疆時,我們在談論什么?是雪山下的草原牧場,是夜市里的烤串飄香,更是千萬個像林忠東、馬大姐這樣的普通人,用一生的相守證明: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從來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融入血脈的默契;民族團結之花,只有扎根人民的土壤,才能常開常艷。

這就是我遇見的新疆,一位 70 歲的 “青年”,正邁著青春的步伐,向未來走去。而我們,是這場青春故事的見證者,更是書寫者。(人民政協報記者 袁世鼎

編輯:薛海春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午夜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最大AV资源网在线观看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在线 | 亚欧乱色国产精品免费九库 | 日韩欧美激情国产一区二区蜜 | 亚洲中文字幕人成乱码s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