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中國核電高質量發展足跡>項目動態
工作為了誰,工作干成什么樣?全國道德模范何少華如是說

“我出生在江西的一個軍人家庭,我的父親是參加抗美援朝的老戰士,他經常給我講保家衛國的故事,‘家國’二字便在我心中留下沉甸甸的分量,祖國需要就是我在核電特種維修領域全心投入、攻克難關、奮斗超越最大動力!”這是第九屆全國道德模范何少華深耕于核工業領域的信念根基。
7月3日,全國道德模范何少華先進事跡巡回宣講會在嘉興海鹽圓滿落幕。中國核能行業協會、中國核電以及嘉興市、海鹽縣等各界代表齊聚一堂,共同聆聽這位核電“工匠”的奮斗故事,現場氣氛熱烈,掌聲不斷。
現場,何少華以《傳承工匠精神 共筑產業榮光》為題,回顧了自己在核工業領域三十載的奮斗歷程。
何少華現任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首席技師,他從班組學徒成長為核電特種維修領域的頂尖專家,曾參與秦山核電換料大修30余次及國內外其他核電站的大小修工作10余次,主持完成反應堆頂蓋驅動機構修復等10余項重大維修任務。
源于父輩的家國情懷,讓“祖國需要我”這五個字,成為照亮何少華平凡崗位、賦予其不平凡意義的明燈。“1995年,我還是一名班組學徒,師傅告訴我,干維修沒有捷徑,就是多動手、反復練……要有正確的自我認知,既相信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力量,也要有讓中外的經驗反饋都為我所用的獨立思考的勇氣;面對復雜問題,關鍵在于運用系統思維進行結構化分解,明確整體目標與路徑后,像‘切香腸’一樣分步實施、穩步推進。”何少華站在宣講臺上,用樸實的語言回顧自己從學徒到國家級技能大師的成長歷程。他講述了參與秦山核電換料大修30余次的難忘經歷,分享主持10余項重大維修任務、取得100余項科研成果、獲得66項國家專利的奮斗故事。“核電無小事,每一個零件都關系著千家萬戶的安全。” 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對職業的敬畏,讓現場觀眾深受觸動。
在分享帶徒經驗時,何少華格外強調“身教重于言傳”。“以身作則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技能傳承中,許多隱性知識難以言表,但依然有規律可循。我的方法是帶著大家一起做,在實踐中切磋、顯化。”同時,他堅持“做事先做人,品為重,德為先”的育人理念:“招收和培養徒弟,首重品行修養與職業操守。只有品德過硬,才能在人生路上行穩致遠”。
在訪談環節,來自何少華大師工作室的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中核集團首席技師戚宏昶,秦山核電檢修工程師馬帥印走上舞臺,講述師父對他們的影響。“師父常說,技術創新不是孤軍奮戰,而是團隊智慧的結晶。” 戚宏昶回憶起一次維修任務中,何少華手把手教他調整精密儀器,“他要求誤差不能超過0.01毫米,這種對細節的極致追求,讓我明白什么是‘工匠精神’。”
互動環節中,海鹽縣專業技術人才代表姚華平提問:“何大師,作為專業技術人員,支撐您長期以來不斷突破技術邊界的是什么?”何少華表示:“精神上的追求是激勵我實現技術突破的最大支撐。不光是核電行業,各行各業的工作者都需要解決一個‘工作為了誰、工作干成什么樣’的職業精神境界追求的問題。維護核電的安全,完成特殊情況下一些修復,關乎國家的形象,關乎祖國的尊嚴。對我而言,愛國主義和愛崗敬業的精神追求就是最大的動力。”面對“如何克服三十年重復工作的倦怠感”之問,何少華坦言,一方面在工作中要“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精一行”,另一方面是培養自己獨特的生活愛好,找到屬于自己的調節方式,做一個全面發展的完整的人。何少華的回答讓現場的年輕人頻頻點頭。
此次宣講會由縣委宣傳部與秦山核電主辦。今年5月,何少華以敬業奉獻精神榮膺全國道德模范,成為嘉興市首位獲此殊榮者。據了解,由嘉興市委宣傳部主辦的嘉有好榜樣·全國道德模范何少華先進事跡巡回宣講活動,前期在嘉興市、嘉善縣、平湖市、桐鄉市各舉辦一場,海鹽為最后一站,旨在全面掀起學習宣傳何少華同志先進事跡的熱潮,進一步引導群眾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觀,讓自強自立、拼搏奮斗、勇于創新的寶貴精神在實踐中生根發芽。此前,何少華本人也曾在中核集團召開的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全國道德模范先進事跡報告會上作先進事跡報告。
“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時代,需要每一個人精益求精”,何少華同志用三十年的堅守與卓越,生動詮釋了這句話的深刻內涵。
來源:讀嘉新聞、海鹽發布、秦山核電
編輯:劉乙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