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資訊
“傳承錢學森精神——紀念錢學森回國70周年”研討會在京舉辦
人民政協網北京7月7日電(記者 王碩)由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科學文化傳播專委會指導、《中華英才》半月刊社主辦的“傳承錢學森精神研討會”7月6日在京舉辦。來自科技界、教育界、文化界及科學文化傳播領域專家學者、錢學森親屬代表、海淀實驗中學教師代表等30余人齊聚一堂,共同追憶錢學森先生的科學人生,探討科學家精神的時代傳承。
會上,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聯合體“錢學森精神聯合宣講團”講師、北京市海淀實驗中學團委書記楊琪介紹了“錢學森班”二十年來的建設成果。
自2005年全國首個中學“錢學森班”在北京海淀實驗中學成立以來,這顆以“愛國、奉獻、求真、創新”為基因的種子,已成長為一片育人的森林。通過“航天夢·中國情”系列實踐,學生走進衛星發射基地,結合物理、化學、數學等多學科知識參與火箭發射觀測與項目式學習;依托錢學森紀念館的“入學第一課”,新生從錢老歸國船票、手稿等實物中感悟家國情懷;個性化培養方案與“集大成·得智慧”課程體系更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20年間,“錢學森班”成果顯著,學生們以實際行動傳承精神。班級一本上線率連續多年保持100%,許多畢業生投身航天事業,踐行“科學報國,實干興邦”的誓言。
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理事長、黨委書記徐延豪出席會議并致辭。徐延豪指出,當前全球科技革命加速演進,科技創新成為國際戰略博弈主戰場,海淀實驗中學開設的“錢學森班”是科學家精神進校園的典型實踐。他呼吁,以老一輩科學家精神為引領,激勵科技工作者勇擔使命,鼓勵青年人才以錢學森為榜樣,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在全社會營造尊重科學、崇尚創新的氛圍。
會議現場還發布了紀念錢學森歌曲MV《飛翔的路》,以藝術形式詮釋科學家精神。
隨后,與會專家圍繞“科學家精神的時代內涵”“教育實踐的創新路徑”等展開座談研討,一致認為需進一步推動科學家精神進校園、進課堂,強化跨學科融合與實踐賦能。
出席會議的專家學者有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黨組成員劉利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原書記處書記張宏,軍委專咨委委員、解放軍原總參四部副部長倪宏強,錢學森之子、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館長錢永剛,詞作家、評論家、中國音樂文學學會會長
編輯:馬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