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兩岸>兩岸交流
海峽兩岸青年黃河文化研習營在寧夏舉辦
“山海之情”寧夏來文化兩岸
“隔窗可觀沙、臥榻可觀星、伸手可摘星,這種體驗太奇妙了!”6月的寧夏,風光旖旎。6月22日至29日,由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主辦、自治區臺灣同胞聯誼會承辦、港區自治區政協委員協助的海峽兩岸(寧夏)青年黃河文化研習營成功舉辦。40余名臺灣高校師生跨越海峽,循著母親河的足跡,深入銀川、吳忠、中衛等地,觸摸黃河文明的千年脈搏,在深度交流與互動體驗中,譜寫了一曲文化交融、心靈相通的青春樂章。
本次研習營精心設計了非遺體驗、鄉村振興、生態治理等6大研學主題,通過棒壘球賽、篝火晚會、夜市觀光、集中觀影等豐富活動,為臺灣青年打開了了解“母親河”、感悟中華文化的新視野。
非遺,是觸摸黃河文化肌理的重要方式。在寧夏職業技術大學非遺館,掐絲琺瑯的精細、沙畫的靈動、中藥香囊的馥郁,深深吸引了臺青。他們屏息凝神,在非遺老師的指導下專注地創作。當一件件融合沙漠、駱駝等元素的沙瓶畫初具雛形,臺青們驚嘆于中華傳統技藝的巧奪天工。“我要把它帶回臺灣珍藏!”一位同學難掩對沙畫作品的喜歡。
歷史,是黃河文化深沉的根系。寧夏博物館內,“回顧寧夏悠久歷史,感受傳統文化魅力”研學活動,引領青年們穿越時空隧道。西夏陵的巍峨神秘,西夏博物館文物的無聲訴說,共同勾勒出歷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畫卷,讓兩岸青年深刻體悟中華文明的多元一體與源遠流長。這不僅僅是歷史的回望,更是共同文化基因的喚醒。
值得一提的是,研習營特別安排了觀看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盡管影片已上映數月,對多數臺青而言仍是新鮮體驗。當銀幕上火焰特效與環繞聲浪席卷而來,臺青們忍不住驚嘆:“音效比好萊塢大片還震撼!”混天綾劃破夜空的絢麗光影,配合杜比全景聲的極致沉浸,讓首次觀影的臺青全程屏息——或緊張攥緊扶手,或為臺詞會心一笑,散場后仍熱議不休。“原來國產動漫制作水平已如此頂尖!”一位臺青翻拍著電影海報,“一定要推薦給臺灣的朋友看。”民族文化的自信與自豪感油然而生。
本次活動,給臺青留下了很多獨特的記憶——扎草方格固沙、學唱高亢花兒、深夜觀星暢談、覽山公園的“塞上湖城”倒影……都成為兩岸青年心中珍貴的片段。除了對祖國發展速度與成就的驚嘆,本次活動還讓兩岸青年在合作中凝結了一份珍貴的友誼。
以領隊身份全程參與交流的港區自治區政協委員何偉寧感慨道:“短短數日的寧夏之旅,在每位參與者心中鐫刻下難忘的記憶。這份跨越山海的情誼,已深深扎根于每個人心間,恰似巍峨的賀蘭山與秀麗的阿里山,見證了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深厚情緣。”
正如“母親河”以她的血脈連接著中華大地的山川湖海,兩岸青年也因共同的根脈基因和此次寧夏之行結下的深厚情誼而緊密相連。大家表示,這段以黃河為名的青春際遇,必將化為推動兩岸青年心靈契合、攜手前行的涓涓細流,最終匯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浩瀚江河。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