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地方政協在行動丨江蘇徐州市銅山區政協:聚共識 提活力
本報訊(通訊員 郭春陽 楊青松 記者 江迪)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政協近日召開“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題議政會,15位政協委員與區經發局、科技局、商務局等部門“面對面”協商。政協委員提出建立稅費政策跟蹤機制、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搭建銀企對接平臺等23條建議,為銅山民營經濟發展破除發展瓶頸。
召開此次會議,是銅山區政協貫徹區委主要負責同志批示精神的系列舉措之一。此前,區主要負責同志對區政協提交的《關于推動銅山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調研報告》作出批示,要求相關部門逐條落實、閉環管理。區有關部門對調研報告提出的21條針對性建議逐條分析,逐步落實。區政協也進行再協商,再深化。
2024年,銅山區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百強區第29位,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85.71億元,其中民營經濟增加值1060.45億元,占比71.4%,全區民營經濟經營主體達17.3萬家,占比達98%,貢獻全區78%的稅收、85%的就業崗位。
近年來,區政協緊扣“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主線,以專題協商破題、以平臺搭建賦能、以精準服務護航,推動民營經濟在優化營商環境中提質增效,為銅山“建設產業強區、打造區域創新高地”注入強勁動力。
今年以來,區政協主席會議成員分別率隊深入20余家重點民企,圍繞“產業鏈協同、科技創新、要素保障”開展“蹲點式”調研。調研組聚焦企業反映的“融資成本高、高端人才短缺、產業鏈配套不足”等痛點,形成《關于推動銅山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調研報告》。
區政協堅持“問題導向”搭平臺、優服務,讓民營企業“遇事有處說、有難有人幫”。依托政協協商議事平臺,與區有關部門協同,打造常態化政企溝通“直通車”。針對部分科創型民企反映的“成果轉化慢”問題,區政協深入調研,提出“壯大產業創新支撐力、打造科創要素集聚高地、完善產業服務保障”等25條意見和建議。
“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通不通,直接關系企業獲得感。”區政協將中央和省、市區各級相關政策落實情況納入年度民主監督重點,組建3個監督小組,對“減稅降費”“穩崗補貼”“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開展“嵌入式”民主監督,督促有關部門加強走訪宣傳,有針對性地提供政策說明和指導,確保政策落地見效。2025年,區政協把“優化營商環境,助力民營經濟發展”作為常委會會議選題,通過調研、視察、民主協商等形式對全區營商環境建設進行了專題民主協商和民主監督。
此外,區政協創新開展“委員掛鉤聯系民企”活動,對委員企業和規上民企進行掛鉤聯系,實行“問題收集—交辦—督辦—反饋”閉環服務機制,推動問題清單化管理,確保事事有回音。年初以來,區政協開展服務民營企業“對接大上海,融入長三角”活動,助推了上交大新材料(徐州)研究院的建設,促進徐州高新區以“服務鏈”激活“創新鏈”、賦能“產業鏈”,推動了高新區校地合作走深走實。
“助力民營經濟發展,政協既是‘建言者’更是‘同行者’。”區政協主席房浩表示,下一步將持續深化“協商﹢服務”機制,推動調研成果轉化、政策落地見效,為銅山“建設產業強區、打造區域創新高地”匯聚更多民營經濟力量。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