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評論 藝文 閱讀 非遺 國學 人物 戲劇 國之瑰寶

首頁>文化>資訊

數說展覽 印見榮光

“印見榮光——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全國職工篆刻作品展”作品創作紀實

2025年07月10日 17:31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2025年6月30日,“印見榮光——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全國職工篆刻作品展”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隆重開幕。展覽以“永遠跟黨走、奮進新時代”為主題,以“中國印”和篆刻藝術為載體,通過展出的全國職工篆刻作品,讓我們重溫中國工會百年奮斗歷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次展覽的作品籌備經歷令人難忘,回味無窮。我們整理了一組數據,“數”說展覽籌備和作品創作過程中的匠心與成果。

一、 90多個難忘的日日夜夜

2024年4月2日,全國總工會首次面向全國職工群眾征集作品,隨著展覽組委會第一次工作會召開,各項籌備工作進入沖刺階段,直至6月30日展覽開幕,歷時90天。組委會共召開4次工作會議,12次專題會議,研究制定展覽活動方案、確定作品詞條內容、征集作品創作、協調專家評審、策劃展陳設計、編輯出版《作品集》、組織展覽活動和宣傳推廣等。時間緊迫、工作繁重,在組委會的有力指導和精心組織下,參加籌備工作的同志們學習踐行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不辱使命、不負重望,圓滿完成了各項籌備任務,為慶祝全國總工會百年華誕奉獻了一份厚重的禮物!

為了辦好這次首屆全國職工篆刻展,保證作品品質,組委會專門編發了《作品創作指南》隨征稿通知一并發送,引導職工篆刻愛好者圍繞展覽主題開展創作,幫助創作者了解詞條背后的故事,領悟主題內涵,謀劃藝術表達手法。倡導大眾篆刻“印六言”新理念,即:“印言美、印言情、印言志、印言趣、印言史、印言事”;應用“印六化”新方法,即“印章創作主題化、印章設計數字化、印章材料多元化、印章制作智能化、印章推廣網絡化、印章應用生活化”;探索“印六進”新路徑,即:“印文化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景區、進鄉村、進國際”。

經過3個多月的拼博和努力,順利完成了入展作品創作、征集、匯總、拍攝、評審,由工人出版社編輯出版了《印見榮光——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全國職工篆刻作品集》,并在展覽開幕式上實現新書首發。

二、 500多枚作品精彩呈現

今年年初,全國總工會宣教部和中國職工文化體育協會組織工運史專家對印章詞條內容進行研究,經過反復討論修改,最終確定了324個詞條內容提供給職工篆刻愛好者開展創作,其中:領航25個、主題印1個、大事記198個、勞模100個。截至4月20日,共收到投稿作品創意設計圖1285件。經過來自中國藝術研究院篆刻院、中國職工文體協會大眾篆刻分會、中國職工書法家協會、中國職工美術家協會等單位的10多位專家組成評審組嚴格評審,最終確定354件作品通過評審,及時反饋創作者制作實物印章。

4月28日,展覽組委會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習近平總書記在《求是》雜志發表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設文化強國》,從中選取25個關鍵詞制作組印,作為展覽序章——“領航”展區的重要展品。這組印章由國家電網公司“國網印吧”的7位職工篆刻愛好者設計制作,采用10厘米x10厘米x20厘米的“中國紅”的空心玻璃微珠材料為印材,厚重大氣,為展覽增添了濃厚的喜慶氛圍。

北京科藝融合公司青年團隊為本次展覽創作了主題印章,印面為本次展覽主題“印見榮光”,印章造型選用大家熟知的全國總工會大樓,采用了3D建模方式制作印章,他們還巧妙地利用大樓中間方形玻璃幕墻部分,安裝內置全息棱鏡,循環播放本次展覽的數字立體孿生印章作品,讓擺在柜子內里的篆刻作品“亮起來、動起來、活起來”,生動演繹了“藝術+技術”的獨特魅力。

展覽中引人注目的亮點是百年百位勞動模范組印。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先生、西泠印社江吟先生等專家學者為這次特殊的藝術創作給予了有力指導和熱情幫助,江吟先生協調組織了50多位西泠印社篆刻家創作印稿,范迪安先生指導上海劉雙工作室20多位青年畫家為勞動模范創作肖像;北京印聯網公司專門制作8厘米x8厘米x16厘米空心玻璃微珠印材,采用彩色噴繪技術、機器雕刻方式將印稿和肖像噴繪在印章上,生動再現勞模風采,這種史無前例的“篆刻+美術+科技”跨界藝術創作方式,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好評和贊譽。

6月6日,展覽組委會根據專家評審意見,確定500枚作品入書參展。

三、 數以百計的單位和愛好者積極參與

首屆全國職工篆刻作品展得到了全國總工會及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得到了各全國產業工會、各省市自治區總工會的積極響應,得到了全國有關企事業單位職工、有關大中小學師生和廣大職工篆刻愛好者的支持參與。據統計,全國共有800多家單位報送了作品設計方案,147家單位的525位職工篆刻愛好者入展,刷新了歷屆大眾篆刻作品展的新紀錄。其中:基層工會組織5家、文博單位16家、央企23家、國企17家、民企13家、大學33家、高等職業學校30家、中小學幼兒園10家。令人欣慰的是,35歲以下青年職工占比高達70%,充分展示了大眾篆刻的廣泛性、群眾性和勃勃生機。

在這些單位和職工愛好者中,既有歷年來積極參與大眾篆刻活動的骨干單位,如:國家電網工會入展34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入展12件、北京歌華文化中心入展11件、中國建材集團入展10件、于小菓點心模具博物館入展10件、北京工美集團入展8件等;還涌現出一大批新興力量,如:教育部所屬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動員了全國64所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參與這次活動,其中19所學校報送的30件作品入展,在創新印章造型方面,展現了學校師生的無限創意活力;展覽還吸引了中建集團(入展7件)、中國中鐵建集團(入展6件)、中鐵工集團(入展4件)、中電科集團(入展4件)、新興際華集團(入展3件)、國機集團(入展3件)等一大批央企積極參與,為今后進一步推動中國印文化和篆刻藝術進企業、進校園、進社區、進景區、進鄉村和進國際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本次展覽也得到了篆刻家和專業篆刻工作者的支持和參與,積極嘗試新理念、新材料、新技術。北京中州啟源公司邀請蘇士澍、駱芃芃、王興家、趙宏等20多位篆刻家為作品設計印稿,釆用易水硯、松花硯的邊角余料為印材,使用機器雕刻制作印章參展。西泠印社文創公司使用3D打印技術制作了6枚印章入展。

四、 多種新材料和新工藝大顯身手

許多觀眾參觀后告訴我們,這次展覽既是對百年工會史的深情回顧,還是一場生動有趣的“文普+科普”教育活動。印材除傳統印石外,各種科技新材料得到了廣泛應用,空心玻璃微珠、特種陶瓷、樹脂、光敏材料、碳纖維、玻璃纖維、復合微孔準直玻璃、復合金屬等15種新材料制作的印章亮相在展廳里,蔚為壯觀。特別是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團隊領銜研發的新材料“空心玻璃微珠”,我們昵稱它為“工業面粉”,具有輕、強、穩的特點,應用領域十分廣泛,無論是深海探測器還是航天航空,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如今,已成為大眾篆刻愛好者常用的印材,受到職工群眾的喜愛。

展覽中呈現的制印方法大放異彩,除傳統手工刀刻外,廣泛運用了3D打印、激光雕刻、3D雕刻、數控雕刻、彩色噴繪、光敏制印等7種新技術、新工藝。例如:展覽主題印章創作首次采用全息棱鏡技術,在一枚印章中以數字化方式瞬時呈現60多枚展覽作品,為觀眾提供沉浸式交互體驗。生動演繹了文化科技相互賦能的跨界創新實踐,不僅大大拓展了篆刻藝術的表達維度,完美詮釋了“工匠精神”的時代內涵,使印章作品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更富有強烈的時代氣息。

五、 三大藝術價值的新突破

這次展覽在藝術價值提升方面取得了三個新的突破:一是實現篆刻藝術發展理念的新突破,大眾篆刻倡導“印六言”“印六化”“印六進”“印六新”,讓篆刻藝術走出小眾的文人雅玩“象牙塔”,走向大眾,服務大眾,成為蔚為壯觀的大眾藝術。通過大眾性文化傳播,擴大篆刻藝術發展的“金字塔”塔基,底座越大,塔尖越高;二是實現了篆刻材料和方法的新突破,每個時代都應有代表這個時代的藝術,篆刻誕生于農耕文明時代,在現代工業文明和科技信息時代如何獲得新的發展,這次展覽做出明確的回答,90%的入展作品使用電腦設計、新型材料、新技術制作;46%作品采用新造型,打破了傳統篆刻展覽單調的“印屏+印石”模式,讓篆刻展更加活力十足、豐富多彩,為文創衍生品的發展,開拓了新領域,創造了條件,提供了便利;三是實現了篆刻藝術表達形式的新突破,“小印章”承載“大題材”,通過印章講述的百年工會奮斗故事,使“方寸之間,氣象萬千”的篆刻神韻,與職工群眾創造的“工匠精神”完美契合。

一串串數字見證了“印見榮光——全國職工篆刻作品展”這場藝術盛宴,一件件獨具匠心的作品鐫刻著屬于新時代的文化自信,一枚枚精美別致的印章,生動詮釋和大力弘揚了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展現了億萬職工建功立業、創新創造、追求美好的精神風貌。

(周威濤 “印見榮光”展覽組委會作品組副組長、中國電力書法家協會主席團成員)

編輯:解現梅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91一区二区 | 起碰97在线视频国产 | 日本一本亚洲观看区 |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精品视频 | 亚洲午夜精品A品久久 | 日本精品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