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多黨合作>要聞
寧夏民革、僑聯、臺聯探索開展界別活動機制
讓“小通道”匯成幫扶“大網絡”本報訊(張倩 記者 范文杰)“小朋友,你表演得很棒!”寧夏殘疾人康復中心里洋溢著歡聲笑語,一場由民革寧夏回族自治區委會聯合自治區臺聯、僑聯等單位共同開展的“關愛殘疾兒童捐贈活動”拉開帷幕。
活動當天,大家向寧夏殘疾人康復中心捐贈愛心物資,觀看孩子們康復成果表演,參與親子趣味運動,歡聲笑語互相交織,愛與希望交相輝映,孩子們臉上洋溢著快樂的神情。
據了解,自2010年起,寧夏殘疾人康復中心就成為民革寧夏回族自治區委會定點社會服務單位,每年他們都會如約相見,今年亦是如此。15年來,民革寧夏回族自治區委會組織機關干部和民革黨員堅持以不同形式看望慰問中心老師和殘疾兒童,累計捐贈物資價值150余萬元。
如何才能整合多方資源服務特殊群體?民革寧夏回族自治區委會不斷探索。自治區政協民革界別召集人、民革寧夏回族自治區委會專職副主委曹一告訴記者,今年,自治區政協民革界別主動聯系僑聯界別、臺聯界別和相關單位,共同開展關愛殘疾兒童捐贈活動,構建起“政協界別聯動﹢政府部門協同﹢民主黨派參與”的愛心幫扶新模式。
“此次活動創新采用‘1﹢2﹢N’聯動機制,即以民革界別為牽頭單位,聯合僑聯界、臺聯界兩個界別人員,協同相關部門共同參與,大家充分發揮聯系廣泛的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各展所長,進一步彰顯履職整體效能。”曹一補充道,“一個界別就是聯系群眾的一條通道,眾多界別‘小通道’匯集在一起,就能形成一個‘大網絡’。”
參加活動的自治區政協臺聯界召集人鄭大鵬表示,跨界別聯動既形成了幫扶合力,又實現了資源互補,讓有限的力量發揮出最大社會效益。
三個界別的人員共同表示,這不僅是一次充滿愛心的公益活動,更是探索界別聯動機制、提升履職實效的生動實踐。
清風襯晚霞,這場充滿溫情的活動在小朋友們戀戀不舍的目光中結束。
“當年的年輕黨員已步入中年,當初的中年黨員已進入老年,但我們初心不變。”民革寧夏回族自治區委會主委王新軍表示,要有效利用好新機制,讓更多人關注到特殊群體,形成全社會關心關愛殘疾兒童的良好氛圍。
編輯: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