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全國政協專題協商會>完善和創新社會治理>要聞
呵護未成年人,誰都不是局外人
未成年人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其成長不僅關乎個體命運、家庭福祉,更直接牽動社會和諧穩定。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因其復雜性、危害性及矯正難度,一直是一個公認的社會治理難題。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要“強化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和治理”。在全國政協“完善和創新社會治理”專題協商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政協副主席何秉群再次就此話題發聲。
近年來,我國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預防和治理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但何秉群在調研中發現,目前,仍存在家庭學校教育主體責任有待夯實、網絡生態治理有待深化、重點場所監管有待加強、專門教育推進有待加力等問題。
“目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預防工作缺乏明確的牽頭統籌部門。”何秉群開門見山地說,應明確黨委政法委或政府某個部門一體化統籌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預防工作,建立總攬全局、協調各方、運行高效的工作機制。
何秉群認為,家庭和學校是未成年人活動的主要場所,有違法犯罪行為的未成年人,往往是萌芽時期家長和教師未能及時發現、引導,形成時期未能有效制止、教育,行為發現后未能做好后續幫教工作。
何秉群建議,要強化家校合力,落實主體責任,提升家庭教育公共服務,完善中小學教育幫助制度,做到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雙向奔赴”。此外,還要強化網絡治理,壓實網絡平臺主體責任,規范向未成年人提供的各類網絡服務,加大對違法違規互聯網企業的處罰力度,夯實網絡保護。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社會治理的最小單元。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與其所處的家庭環境、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密切相關,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和水平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極為重要和有效的途徑。
長期關注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自治區婦聯主席王芳提出,構建“三維聯動”家校社促進機制,激活基層治理主體效能,強化多部門聯動,統籌政法力量,完善校園安全聯防聯控機制,培育“家校社同頻”的治理生態,推動家庭家教家風建設。
家庭盡責,政府主導,全民關愛,標本兼治。委員們表示,強化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和治理事關國家和民族未來,任何一方都不是“局外人”,只有多方力量加強聯系,實行綜合治理,才能將這一系統工程做細、做實、做好。(本報記者 孫金誠)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