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全國政協專題協商會>完善和創新社會治理>大會發言
全國政協委員、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原常委盧希: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
當前,受經濟社會加速轉型、社會結構和利益分配格局深刻調整影響,社會矛盾復雜化、多樣化、易激化特征明顯,成為我國社會治理的痛點和難點。為適應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新要求,矛盾化解的理念、手段、方式、路徑需進一步轉型升級。為此建議:
一、 轉變理念:從“基層管控”到“頂層預防”。應以解決民生難題為突破口,盡力彌合群眾需求與實際供應之間的差距,逐步降低社會壓力值,進而鏟除矛盾滋生的土壤。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意見》,加大民生領域投入,增強服務意識,優化就業、教育、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務供給。
二、 創新手段:從“傳統管理”到“數字智治”。要強化“智治”,讓“數據跑腿”。完善信息化平臺的功能和模塊,確保數據準、全、新。圍繞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分類分級搭建不同數據模型,精準高效預警、推送、分流、轉辦、督辦,全程閉環管理。推進新聞宣傳和網絡輿論一體化管理,提升輿情應對能力和水平。
三、 調整方式:從“淺層整合”到“深度融合”。完善跨部門跨區域矛盾糾紛協同調處機制,明確職責、壓實責任。理順分層遞進的“漏斗型”矛盾糾紛過濾體系,緩解司法資源緊張壓力。保障群眾及社會組織參與權,健全參與機制、靈活參與方式,提高參與積極性。
四、 優化路徑:從“權力主導”到“法治引領”。要完善社會治理領域立法,加快制定、完善促進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等相關法律法規,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完善相關地方立法。深化信訪工作法治化改革,督促指導各地根據《信訪工作條例》及時更新制度規定,促進社會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