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大家談 主席論壇 委員說話 同心論壇 議事廳 政協網評 微言大義

首頁>要論>政協網評

政協網評丨醫學科普亂象需“醫”治

2025年07月18日 13:35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三伏天曬背能治不孕不育”“撞樹養生活血化瘀”“抱著冬瓜睡覺能治失眠”……近來,一些匪夷所思的“健康建議”在短視頻平臺輪番刷屏,而這些“健康建議”的炮制者往往頂著“三甲醫院專家”“醫學博士”的頭銜。亂象背后,是“網紅醫生”群體以科普之名騙取百姓信任,行牟利之實。

不可否認,互聯網醫學科普為公眾打開一扇便捷的健康之門,極大地豐富了公眾獲取健康科普知識的渠道。但是,個別“網紅醫生”把健康科普當作牟利工具,甚至“網紅醫生”的孵化也變成工業化生產,成為利益鏈,導致健康科普魚龍混雜、真偽難辨。

深究“網紅醫生”沉迷“流量經”的根源,不難發現其背后的三重密碼:一是利用公眾的健康焦慮。現代人生存壓力大,對“養生”“治病”的需求迫切,一些“網紅醫生”便編造“疾病自查清單”“致癌黑名單”,用恐懼情緒綁架恐嚇;二是消費醫療行業的專業權威。白大褂、聽診器、醫院背景墻,這些符號賦予的信任感,讓公眾輕易相信“醫生不會騙人”;三是鉆監管的空子。此前,互聯網醫療賬號的資質審核存在漏洞,而平臺的算法推薦機制,又讓低俗內容更容易獲得流量傾斜。

整治“網紅醫生”亂象,需要構建“平臺審核、行業自律、制度保障”的三位一體防御網。平臺作為內容分發的關口,不僅核驗執業證,還要向其所在醫院核實身份;對科普內容實行“專業預審”,對醫療類視頻進行科學性把關;優化算法推薦,降低“焦慮營銷”內容的權重,讓優質科普獲得更多曝光。行業層面,要對從業人員是否具有專業能力、遵守職業道德進行監督。制度層面,需明確偽科普的法律責任,對故意傳播錯誤醫療知識、造成公眾健康損害的,依法追究民事乃至刑事責任。

醫學科普是守護健康的重要環節,而互聯網尤其是社交媒體是傳播健康科普知識的重要陣地。守護風朗氣清的互聯網空間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也是共建共治共育網絡文明的題中應有之義。規范整治“網紅醫生”,斬斷其背后的利益鏈勢在必行。讓互聯網成為健康傳播的沃土,讓科學的健康知識和理念深入人心。

(本報記者 石偉強)

編輯:李敏杰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va中文字幕欧美 | 亚洲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新强乱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亚洲综合日韩精品欧美国产 | 最新国产乱理片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欧美岛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