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同心論壇
增強文化認同 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必須順應中華民族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傳統走向現代、從多元凝聚為一體的發展大趨勢,深刻理解把握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不斷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奠定堅實的精神和文化基礎。”文化認同是構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新征程上,增強文化認同,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必將引導各族人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磅礴精神偉力。
文化認同是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內核和底蘊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是各民族守望相助、多元一體傳承的精神基因。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根和魂,融匯了多民族的精神特質,追求崇仁愛、重民本、尚和合等思想信念,彰顯齊家治國、濟世經邦、利濟蒼生等寬廣胸懷。這些歷久彌新的傳統文化造就了中華文明突出的統一性,形成了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基因,是增強文化認同的基石和養分。各民族文化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加深文化認同,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華民族大家庭。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中華文化認同超越地域鄉土、血緣世系、宗教信仰等,把內部差異極大的廣土巨族整合成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使各民族形成了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為文明的延續、國家的統一匯聚源源不斷的力量。
革命文化認同為中華民族革故鼎新、團結奮斗注入精神動力。革命文化從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的偉大斗爭中孕育而生,是中華民族在革命實踐中淬煉出來的獨特精神文化氣質。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大無畏氣概熔鑄于革命、建設、改革事業的歷史進程中。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革命文化催生出革故鼎新的不竭動力及“團結奮斗”的鮮明屬性已經注入中華民族的思想基因,同甘共苦、服務人民的理想追求,勇于擔當、舍生取義的人格品質,艱苦奮斗、奮發圖強的精神作風,構成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內在要素,使全國各族人民形成了團結一心、不可分割的中華民族共同體。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認同為中華民族守正創新、人心凝聚提供精神指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實踐中形成的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的文化內容,能夠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生產力相適應、符合廣大人民群眾利益并為廣大人民群眾所認同,“守正創新”的時代特質使其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支撐。各族人民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引領,其強大的精神感召力促進各民族建立起相互依存、共同發展的新型民族關系,形成了“兩彈一星”精神、雷鋒精神、抗震救災精神、載人航天精神、脫貧攻堅精神、偉大抗疫精神等寶貴精神財富。這些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獨特文化資源逐步使“中華民族一家親”升華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心聚力的共同思想基礎。
增強文化認同是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方向和依托
在“第二個結合”中賡續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之“根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兩個結合’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兩個結合”賦予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以連續性、創造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突出特性,并造就出有機統一的文化生命體。其中,“第二個結合”在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既根植了馬克思主義的魂脈,又厚植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必須做好“第二個結合”的大文章,“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以習近平文化思想鞏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體性,彰顯思想文化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的關鍵引領作用,順應向內凝聚、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發展大趨勢,承繼九州共貫、六合同風、四海一家的中國文化大一統傳統,以賡續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根脈來增強各族群眾認同感和歸屬感。
在處理中華文化與各民族文化的關系中融入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之“文脈”。中華文明從來不用單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匯聚成共同文化,化解沖突,凝聚共識。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必須正確把握中華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關系,充分認識中華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葉,根深干壯才能枝繁葉茂。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增強對中華文化認同的基礎上推動各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和創新融合。構建展現中華文化特征、中華民族精神、中國國家形象的表達體系,在尊重差異、包容多樣中構筑各民族“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精神文化高地,實現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共生、繁榮發展。
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延續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之“血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文化認同中的基礎作用源于其決定著文化的性質和方向,體現國家和民族的精神高度。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必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持續深化中國共產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繼承和發揚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各個歷史時期奮斗中形成的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鑄魂。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融通起來,成為中華民族精神血脈不斷延續。
[作者周婧系中共遼寧省委黨校(遼寧行政學院、遼寧省社會主義學院)國家治理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