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港澳傳真 委員聲音 交流交往 港澳人物 圖說港澳

首頁>港澳>聚焦

以非遺為橋 讓更多港澳青少年為祖國自豪

2025年07月22日 08:48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市民們在香港九龍公園參觀魯班先師廟修復好待裝的陶塑瓦脊

1753134869957588

在非遺傳承基地,陶塑瓦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何湛泉向青年講解制作技藝。

1753134898110672

“深中通道不僅構建了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更讓港澳青年的心靈距離實現了從‘地理毗鄰’到‘精神共鳴’,而非遺就是這樣一座橋。”進入暑期,在深圳市福田區政協委員李鍵豪的對接下,常有港澳青年來到古建筑陶塑瓦脊制作技藝中山市非遺傳承基地(以下簡稱非遺傳承基地)。“上個周末,香港中山青年協會就組織一批學生來這里沉浸式體驗陶瓷制作技藝。我們希望以文化為紐帶,推動他們深度融入大灣區發展。”他告訴記者。

祖籍香港新界大埔的李鍵豪,在英國讀完大學、海外工作數年后,選擇回到深圳從事文化藝術類工作。前幾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廣東省非遺——陶塑瓦脊,并感受到中華文化穿越千年的蓬勃生命力。

“初次見到陶塑瓦脊是在佛山祖廟,《哪吒鬧海》《封神演義》中的藝術形象活靈活現、栩栩如生,讓我印象深刻。”李鍵豪被震撼的同時,也在思考如果讓同為嶺南文化的港澳地區青年看到這些,會不會也同他一樣被感染、被感動。

他輾轉認識了陶塑瓦脊技藝的廣東省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何湛泉,并了解到他帶領的團隊近年來完成了廣州陳家祠、佛山祖廟等粵港澳大灣區古建瓦脊的修復工程,讓珠三角一帶的陶塑瓦脊熠熠生輝。

“陶塑瓦脊是嶺南古建筑的‘天’。”何湛泉介紹說,這種裝置于傳統建筑屋頂的高浮雕陶塑藝術裝飾品,多以神話傳說和戲劇故事為創作題材,其制作技藝可追溯至唐末時期,目前主要分布于廣東佛山市以及中山市一帶。李鍵豪在感慨其精美絕倫的修復技藝之時,也想到了香港部分傳統建筑的陶塑瓦脊因年久失修而黯然失色。于是李鍵豪內心涌起強烈的使命感:在他的協調下,由香港特區政府相關部門邀請何湛泉團隊,讓香港的陶塑瓦脊也重新煥發光彩。“嶺南文化同根同源,要讓更多人,尤其是港澳青少年看到、了解到這項非遺技藝,他們一定會為祖國傳統文化感到自豪。”

在這一想法的引領下,李鍵豪迅速轉化為實際行動,他將工作重心轉向文物古建修復活化、非遺技藝傳承與國潮文創開發。并與何湛泉在中山市深耕多年的非遺傳承基地密切合作,展開了一系列工作:從香港魯班先師廟瓦脊的修復創新,到澳門上葡京酒店的陶藝版畫創作;從深圳“嶺南非遺之古建筑脊上的《封神榜》”首展,到與華南農業大學學子探討“石灣陶瓷傳統營造技藝”;從澳門藝術博物館“窯韻凝珍—石灣陶瓷在澳門”專家導賞,到廣東省非遺館“無問西東”粵港澳非遺聯展……這項承載嶺南文化底蘊的非遺技藝,正通過多元實踐在大灣區煥發新生。

“香港魯班先師廟建于1884年,至今已有140多年的歷史,個別部件完全缺失,修繕難度很大。我們經過查閱大量古籍和精準實地勘查后,將破損的老陶塑悉數拆下運到非遺傳承基地,在這里1∶1修繕、重塑。”李鍵豪告訴記者,去年8月,完成近1000處修復的陶塑瓦脊重新裝上之前,在香港九龍公園面向公眾展出,讓香港市民們近距離感受陶塑“泥、釉、火、藝”的技法和魅力。“現場還舉辦了親子體驗活動,有市民說,好像是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

而在上周末,那場沉浸式體驗陶瓷制作技藝的活動也收獲了很好的效果。在非遺傳承基地主理人何曉樺的帶領下,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大三的學生楊晴熙完成了自己的陶塑作品。楊晴熙捧著自己親手做的小茶杯對記者做起了科普:“你看,這個釉料是‘就地取材’,用的是這里的純天然植物灰;和屋頂的那些精美大型裝置一樣,也在‘龍窯’燒制。茶杯雖不大,卻也是按照陶塑瓦脊工藝制成的,可以說是這項非遺技藝的一個濃縮。”楊晴熙表示,她之前在香港體驗過陶瓷制作,但跟陶塑瓦脊的燒制還是有很大不同的。“在這個基地不僅可以動手體驗,還可以深入地了解陶塑瓦脊的歷史淵源、技藝特點和文化價值。祖國內地地大物博,還有很多其他的非遺,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機會去了解和體驗。”楊晴熙的眼里充滿著期待。

“這里真是一個非常好的文化研學基地。”香港中山青年協會主席楊子熹表示,接下來的暑期,他們將組織更多的香港青少年來體驗這項非遺技藝,讓香港青少年在動手中了解祖國的傳統文化,更能感受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帶來的便利。

讓陶塑瓦脊走進港澳青年的視野,只是李鍵豪搭建的眾多文化研學活動中的一個。2023年,在福田區委統戰部指導下,李鍵豪承辦第七屆“中華文化行”深港澳臺青少年夏令營,當時他帶領近50名港澳學子到景德鎮開展非遺研學。“那次除了參觀、游覽、學習、收集資料,小營員們還分組研究了景德鎮的幾大代表性非遺技藝。在結業典禮上,小營員們的分享也讓我特別感動。”這種從技藝體驗到文化認同的升華,正是李鍵豪推動粵港澳青少年交流的初心所在,他也因此獲得了“2023年福田區海外聯誼會最佳活動組織獎”。李鍵豪說,“我會不忘初心,繼續前行。我們應該接起以文化傳承為紐帶的接力棒,讓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薪火相傳。”

“我自己已經深度融入了大灣區,也要幫助更多港澳青少年融入大灣區和國家發展大局。”李鍵豪認為,通過文化展覽、研學實踐、非遺傳承體驗、產業交流合作等方式,最容易構建起港澳地區與內地交流互動的橋梁,助力更多港澳青年與內地實現文化同頻、協同發展。

作為深圳市福田區政協委員,近年來,李鍵豪也提交了不少關于文化藝術和港澳青少年交流的提案。在《福田加速發展藝術與金融新質生產力的提案》中,他提出“非遺﹢金融”產業孵化模式,建議搭建文化金融服務平臺,引導港澳青年參與非遺文創產品的投資運營,既為非遺傳承注入資本活力,又為港澳青年創造創業就業空間。在《打造下沙廣場文化美食街區 推動嶺南文化傳承》提案中,他建議設置港澳青年創業攤位,支持他們展示經營港澳特色的非遺文創。“總之,就是要讓港澳青年在參與大灣區文化建設中增強身份認同。”李鍵豪說。

剛剛受聘擔任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創業導師的李鍵豪,談及接下來的工作時表示,他計劃在前海打造一個“非遺﹢科創”的創新平臺。依托前沿科技賦能傳統文化,實現非遺技藝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全力推動大灣區非遺煥發新活力、開創新繁榮。“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計劃下個月與大家見面,歡迎大灣區青年來做客、體驗、創新。”他發出了盛情邀請。(本報記者 白楊)

編輯:實習生 徐曉會(輔導老師:李敏杰)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极速 |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 日本韩国欧美国产一级 | 亚洲色婷成人综合电影在线 | 最精品国产手机在线 | 亚洲先锋资源AV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