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與第一書記 · 同吃同住同勞動

“三同”日記·黑龍江篇 |80萬尾小龍蝦的北上路

2025年07月24日 14:09 | 作者:本報記者 曾宇昕 楊智嘉 袁世鼎 李寅峰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在吳配連的蝦塘里,工人正在捕捉小龍蝦。 本報記者 李寅峰 攝

兩個月前,當親自駕駛著運輸車,載著80萬尾小龍蝦蝦苗從蘇州啟程北上時,吳配連心里既期待,也有幾分忐忑:長途跋涉2000多公里后,這些均重不足2錢、來自江南水鄉的嬌嫩蝦苗,能否在黑龍江扎根?

如今,站在嫩江市的蝦塘邊,他滿懷驚喜地向記者分享:那一批蝦苗來到嫩江后快速適應、茁壯成長,短短兩個月時間,每只均重躍至8-9錢!有3萬斤活蹦亂跳的嫩江小龍蝦即將上市,會為吳配連帶來創業路上的首筆可觀回報——約60萬元。

7月15日,當本報“三同”小分隊來到吳配連的小龍蝦養殖基地時,遇到當地一些游客、市民正興致勃勃地在此體驗釣蝦的樂趣。

“嚯,好大一只!”當一只張牙舞爪的小龍蝦被釣出水面,引得周圍一陣驚嘆。

“這是嫩江本地養出來的蝦!”皮膚黝黑、笑容憨厚的吳配連快步走來。

“南蝦”為啥要北上?

望著眼前的小龍蝦養殖基地,吳配連打開了話匣子。在蘇州,他已經養了15年小龍蝦,是個養蝦好手,可煩惱也多:“地方擠,養蝦戶多,成本漲、利潤薄。”

更令他犯愁的是,氣候條件不太理想——每逢雨季,雨水一多,塘里就容易缺氧;蝦一憋悶,長得就慢,品質難保證。守著水鄉飯碗,他琢磨著新出路。

轉機,源于一次偶然的交談。“我蘇州公司的一個員工,老家就是嫩江的。”吳配連回憶道,“他總跟我念叨老家水土好,建議我來看看,說不定能搞養殖。”這個建議像顆種子,落在了他心里。

為此,他特意驅車幾千里,親自來到嫩江調研。

“這一看不得了,這里的水質真是特別清亮,好得很!特別是北方小龍蝦消費熱情高,本地養殖卻幾乎是空白。消費者食用的小龍蝦主要依賴長途運輸,成本高、鮮活度難保證。”這讓吳配連更加堅定信心,“要是能在本地養出來,剛好能填補這一空白!”

更讓他欣喜的是,在嫩江養殖小龍蝦還有一個獨特優勢。吳配連指著塘邊堆積的飼料袋,算起了經濟賬:“嫩江是大豆、玉米的主產區,原料價格便宜。我現在喂蝦的飼料,主要就是用本地大豆、玉米做的,算下來,養殖成本比在南方低了快三分之二!”

巧的是,近年來嫩江市錨定產業發展新賽道,積極探索特色農業養殖路徑。當地相關部門負責同志了解到吳配連的意向后,高度重視,迅速對接。從前期制定詳盡的產業發展規劃建議到組織多輪考察活動,從協調各方資源解決難題到協助企業完成選址,一系列扎實工作最終促成蘇州村夫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嫩江落地投資。

嫩江市政府副市長李大華表示:“嫩江擁有豐富且優質的水系資源,水質的pH值和溶氧量等條件十分適合小龍蝦生長。引入小龍蝦養殖產業,一方面能充分利用本地資源,開辟新的經濟增長點;另一方面,特色水產養殖是農業產業多元化的重要嘗試,能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如今,這“南蝦北養”的新鮮事,通過新媒體平臺的傳播,很快就吸引了不少嫩江本地和周邊市縣居民好奇的目光。不少人慕名而來,就為親身體驗一把在東北黑土地上釣小龍蝦的樂趣,現場觀看加工過程,再品嘗這口鮮味。

展望未來,吳配連信心滿滿。“接下來,還要建我們自己的小龍蝦育種基地。”他描繪著清晰的藍圖:從蝦苗自主培育,到規模化成蝦養殖,再到穩定的市場銷售,逐步實現全產業鏈覆蓋,有力推動嫩江小龍蝦產業朝著標準化、產業化的方向加速邁進。

吳配連始終慶幸,載著80萬尾小龍蝦跨越2000多公里的北上路,他走對了。

編輯:李楠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欧美日韩日本 | 亚洲欧美变态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资源 | 熟女制服丝袜另类中文字幕 | 亚洲高清国产一线久久 | 亚洲欧美在线黑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