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重慶市政協:教育資源配置要隨人口結構變
“統籌資源分配、盤活存量教育資源”“健全教師動態流動機制”“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教育投入機制”……近日,在重慶市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召開的調研座談會上,委員、專家圍繞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建言獻策。
當前,重慶市人口結構呈現出老齡化、少子化,城鄉人口增減分化、流動人口規模擴大等趨勢性特征,深刻影響了教育的供需關系和布局調整。“這需要前瞻研判教育需求變化,優化城鄉教育資源配置,順應人口結構變化推進基礎教育改革。”市政協教科衛體委有關負責人說。
為助力科學編制重慶市“十五五”規劃,今年5月以來,市政協教科衛體委調研組聚焦“建立統籌全市基礎教育資源分配與人口總量、結構、分布變化動態相適應的機制”課題,深入部分區縣中小學開展專題調研。
在合川區新華小學、育才學校,委員們詳細了解學校教育教學、師資建設、招生工作等情況,重點圍繞合川區受教育人口數量變化和應對策略展開討論;在南川區大觀小學、區第三中學,委員們實地考察學校辦學條件、師資結構、課程設置,還走進金佛山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調研科普課程開發、實踐活動開展情況。委員們建議,科學精準研判學齡人口變化趨勢,動態優化學校布局和師資配備,建立更加合理高效的教育資源配置機制,確保教育資源供給與人口變化相匹配。
“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是破解基礎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根本途徑。”調研組認為,學齡人口峰谷變化和城鄉流動趨勢,對因地制宜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出了新要求,也為重構城鄉教育結構、重建教育保障機制、重塑教學方式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針對因生源變化導致的學位供需矛盾、師資配置矛盾、教育投入配比亟待優化等問題,調研組提出了系列意見建議。
隨著人口結構變化,主城都市區學位供給緊張,部分熱點區域面臨入學難、義務教育學?!按蟀囝~”現象,而渝東北、渝東南地區則因學生流出較多,鄉鎮學校學位利用率不高,出現“有學位無學生”現象。調研組建議,分類施策,優化城鎮義務教育學位配置,創新城鄉義務教育協同發展,貫通銜接各學段教育資源。
具體而言,針對人口流入趨勢顯著的中心城區,構建全方位、動態化的學位供給調整體系,依托區域內優質中小學,實施“一校一案”精準擴容策略;實施“互聯網﹢教育”行動計劃,推動主城都市區與渝東北、渝東南各區縣實施“一對一”幫扶并引導規范跨區域集團化辦學,建設“巴渝云?!保瑢嵤靶骂I雁工程”,推進城鄉學校資源共享。
為解決鄉村地區和偏遠學校師資短缺、學科結構不合理的問題,調研組還提出,建立區域“走教制”服務網絡,以區縣為單位,組織城區優秀教師、短缺學科教師到鄉村學?;驇熧Y薄弱學?!白呓獭保煌瑫r,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遠程“走教”,實現優質師資資源共享,提高鄉村地區和偏遠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凌云)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