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陜西安康漢陰縣政協助力老街巷改造
城市的“毛細血管”疏通了!人民政協網7月25日電 (記者 路強 通訊員 張海燕)老舊街巷的停車亂象,是城市“毛細血管”的治理難題,也是關乎群眾日常生活的民生痛點。日前,在陜西安康市漢陰縣馬道巷,一場由政協委員發起并參與的小微治理,讓這條曾擁堵不堪的巷道煥然一新。
這條不足500米的老巷道,曾是周邊居民心中的“堵點”所在。70余家商鋪與120多戶居民共處于此,由于缺乏停車位,機動車占道、非機動車擠占人行道成了常態。早晚高峰時,機動車的通行速度堪比步行,接送孩子的家長在車流中穿梭,逆行車輛更是讓狹窄的巷道險象環生。
“路越堵,車越亂;車越亂,心越煩?!比罕姷暮袈暎褪钦f履職的方向和動力。今年5月,縣政協委員深入走訪,在廣泛聽取居民和社區意見后,撰寫的《城市老舊街巷停車亂象亟待系統治理》的社情民意信息,由縣政協送到了縣委、縣政府。這份社情民意信息不僅精準剖析了“供需矛盾突出、管理手段滯后”的根源,更是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疏堵結合”的治理方案:機關停車場錯時開放挖潛增效,電子監控全覆蓋科技賦能,社區自治等多元共治……
這些飽含民生溫度的建議,迅速得到縣委、縣政府重視,并部署給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落實。6月底,馬道巷北街口便豎起了電子監控攝像頭,違停抓拍、短信提醒等同步上線。在治理中,縣政協持續跟蹤監督,推動機關單位錯時開放停車位,社區制訂停車規范,讓居民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如今的馬道巷,車道暢通了,人行道清爽了,說到這些變化時,居民臉上的笑容也多了。
“從紙上建議到地上實景,變化的不只是一條街巷,更是群眾對美好生活的信心?!笨h政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在漢陰縣,政協委員的腳步始終踏在民生需求的節點上,從社區養老到校園安全,從環境整治到交通優化,一件件社情民意不斷轉化為惠民實招,讓“人民政協為人民”的初心在基層治理中真正落地生根。
編輯:實習生 李軍(輔導老師: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