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福建省政協:探索更為優質普惠的“教育公平范式”
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深入實施城鄉學校一體化辦學,形成農村薄弱校提質擴優的新模式。
三明市三元區創新實踐“大單元教學”“反思性進階式學習”高效課堂、“三園”勞動實踐教育等模式,構建縣域教育“綠色生態”發展環境。
漳平市全面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實施“一校多區”改革,構建協同育人機制,打造城區“十五分鐘就學圈”,擦亮“學在漳平”教育品牌。
……
近年來,福建全省始終把教育作為基本民生和未來工程,著力健全完善惠及八閩的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完善均衡推進機制,提升教育公共服務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
“要立足當前教育領域出現的問題和矛盾精準發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近日,福建省政協組織部分政協委員深入福州大學開展調研活動,委員們一致期待,加快推動人工智能與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實現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與高效利用,全面賦能福建高質量發展。
當天,福建省政協委員、福州大學校長吳明紅現場提出,要將人工智能統籌融入各學院的“十五五”發展規劃中,在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改革的同時,思考如何更好地為區域服務。
“優化教育資源配置,要從‘資源思維’轉向‘質量思維’,以期更好地完善均衡推進機制。”自今年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以來,“優質均衡教育”“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機制”等亦是省政協委員們持續關注的話題。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關鍵要使教育公平從機會均衡向質量公平升級。在不少省政協委員看來,面對全省教育需求多元化、個性化,要堅持公平導向,探索更為優質普惠的“教育公平范式”,進一步向薄弱地區和農村傾斜,建立健全更加合理高效的教育資源配置機制,促進城鄉共同實現更多、更好、更有效率的教育資源供給。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省政協委員、泉州市第二實驗小學校長李百玲認為,在堅持公平配置原則的同時,要切實關注中小學校的實際需求,加強高校師范專業學生從教基本功訓練,積極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師資流動體系,以師資均衡促進教育均衡。
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是在基本均衡基礎上的迭代升級,既強化均衡,也突出強調優質。省政協常委、閩南理工學院副校長許聰海建議,要大力推進學校聯盟、合作教研,充分運用信息技術開展線上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打破區域、院校之間的壁壘,實現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與高效利用,為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提供堅實有力的支撐。(本報記者 王惠兵)
編輯:實習生 徐曉會(輔導老師: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