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大家談 主席論壇 委員說話 同心論壇 議事廳 政協網評 微言大義

首頁>要論>委員說話

正視歷史才能開辟未來

2025年07月26日 10:23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2025年7月3日,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在第十三屆世界和平論壇上表示:“日本必須對侵略歷史持續保持歉意,作為戰敗國,無法要求原諒,只能徹底謝罪和懺悔”,還批評日本政府“未能改變對歷史的認知”,高度評價日本駐華大使金杉憲治的公開道歉,認為“具體的反省舉動是中日關系改善的基石”。這與鳩山一郎1955年“正視歷史才能開辟未來”的表態一脈相承,印證了理性歷史認知是中日友好的前提。

2018年至2019年,我曾兩度探訪東京鳩山會館。兩次經歷共同指向核心命題:中日友好的根基,在于對歷史的理性認知與對文化交融的傳承。

初訪鳩山會館:

文化符號中的交流密碼

2018年4月19日首訪時,鳩山一郎手書的《和為貴》尤為醒目。這幅出自《論語·學而篇》的書法作品,是其晚年的得意之作。鳩山由紀夫見面時總是提其淵源,折射出中國傳統文化對他的深刻影響。《論語》傳入日本后,奈良時代成為貴族教科書,平安時代菅原道真在《類聚國史》中引其闡述治國理念,江戶時代德川幕府將朱子理學定為官方哲學,《論語》成為明治維新后政治家理解“治國之道”的參考。

鳩山由紀夫提及祖父鳩山一郎時強調,雖因時代限制未促成中日邦交正常化,卻以“民間先行”推動關系發展。1954年其組閣時促成的《中日民間貿易協定》,是戰后首個制度化貿易安排,為1972年邦交正常化埋下伏筆。這一實踐與中國“民為邦本”的思想形成跨越時空的呼應,通過民生需求積累友好基礎,彰顯“以和為貴”的歷史基因。

座談中,鳩山由紀夫以“治大國若烹小鮮”自嘲,暗含道家“無為而治”的政治智慧。老子智慧啟示,國家交往亦需“不以擾動為要”。平安時代傳入日本的《道德經》,深刻影響其政治理念——從鳩山一郎的“民間貿易先行”到鳩山由紀夫對“穩定”的強調,可見道家思想對日本對華認知的持續塑造。

再訪鳩山會館:

文化交流的微觀實踐

2019年8月27日再訪鳩山會館時,恰逢程小軒“好風相從”宮扇展(以《二十四詩品》為主題)在日舉辦。鳩山由紀夫觀展時對筆墨細節的追問,印證了文化作為“通用語”的力量。

鳩山家族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推崇,是中日千年文化交流的縮影。政治上,大化改新借鑒中國科舉、中央集權等制度;文化上,書法、詩歌與本土融合;思想上,儒家“仁義禮智信”與道家“無為”成為日本社會的思想資源。

中國傳統文化對日本的影響已滲透社會各方面。日本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諸多傳統節日雖慶祝方式有別,卻保留中國文化元素并延續至今,日本茶道及飲食中廣受歡迎的餃子、拉面等,皆見中國文化印記。

近現代以來,日本在學習西方的同時持續吸收中國文化,而中國文化元素也更多走向日本。民間交流成為重要載體,鳩山家族推崇中國傳統文化、鳩山由紀夫重視中日文化交流,是戰后中日關系“民間主線”的代表,背后是文化認同對政治關系的補充支撐。正如學者崔世廣所言,戰后中日民間交流“以文化共識對沖政治分歧”,鳩山會館的《和為貴》恰是這一邏輯的象征。

除文化交流外,務實合作亦是中日友好的重要動力。中日兩國在經濟、科技、環保等領域利益廣泛,開展務實合作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鳩山由紀夫提出兩國可在電動汽車、老齡化應對等領域深化合作。以上海閔行區為例,200余家日資企業中,住友商事與上海電氣的新能源項目年減排12萬噸,正是“和為貴”思想的當代實踐,將文化共識轉化為發展動能。

從鳩山一郎的《和為貴》到鳩山由紀夫的文化實踐,彰顯了文化認同是中日友好的深厚根基。回望歷史,日本“二戰”侵華的傷痛是不可回避的鏡鑒。正如鳩山由紀夫在世界和平論壇所言,“徹底謝罪懺悔”是對歷史的基本敬畏,唯有正視歷史,才能為兩國關系健康發展掃清障礙。因此,正視歷史是前提,民間交流是紐帶,務實合作是動力。我作為孔子后裔,“和為貴”既是古訓亦是傳承,孔子的“仁”與“和”、春申君的“惠”與“安”、鳩山家族的“友”與“通”,皆是“和而不同”東方智慧的時空回響。

正視歷史傷痕更要珍視文化共性,銘記戰爭教訓更要延續民間溫情。愿中日兩國以文化為橋、合作為徑,共譜“和而不同、共贏共生”的新篇章——這是所有珍視和平者的期盼。

(作者系上海市閔行區政協委員、民進會員孔飛)

編輯:實習生 徐曉會(輔導老師:李敏杰)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AV日韩AV欧v在线天堂 | 日韩高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色久综合AV在线 | 一区区日韩国产欧美- | 色悠悠久久综合亚洲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色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