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為首都高質量發展 貢獻政協力量>要聞
北京市政協調研組就博物館高質量發展提出13條建議 “十五五”推動形成“館城融合”
“推動博物館高質量發展,服務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是今年北京市政協重點協商議題之一,7月25日,北京市政協召開專題協商會,與會委員、專家積極建言獻策。
北京市政協文旅衛體和文史委員會聯合民族和宗教委員會組織開展了專題調研,調研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備案博物館達241家,博物館藏品總量1722.16萬件(套),均居全國首位。北京市高度重視社會力量興辦博物館,通過以獎代補,累計發放扶持資金2500余萬元,在全國率先開展類博物館培育工作,將56家類博物館納入行業指導范疇。今年上半年,11家參與文化文物單位改革試點的博物館共計開發了124項研學教育活動,推出83款文創餐飲,上新1054款文創衍生品。
調研組從科學規劃“十五五”時期北京地區博物館發展、盤活豐富的文博資源、深化博物館體制機制改革、持續提升博物館服務水平四方面提出了13條具體建議。
調研組建議,要建立現代博物館制度,形成“館城融合”的發展格局,到“十五五”末,實現博物館類型、層次結構與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品類全覆蓋,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數量進入全國前列。要加快出臺《北京市博物館條例》,明確各類博物館特別是社會力量興辦博物館的法律地位。要建立統籌協同發展機制,摸清北京地區博物館底數,建立“博物館發展政策工具箱”,建立“市—區—街鄉”三級共管聯動機制,推動博物館賦能文商旅體等業態融合發展。
盤活文博資源、提升博物館服務水平方面,調研組建議要研究藏品展示利用,解決藏品多、展覽少、效率低的問題,實現北京地區的博物館既有“高原”又有“高峰”,增大優質展覽供給,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活起來。要加強博物館國際交流交往,實施國際展覽北京首展計劃。
調研組還建議,要樹立“以觀眾為中心”的理念,在寒暑假等特定時期,錯時、延長開放時間,完善博物館周邊配套服務設施。強化博物館教育功能,推動博物館向中小學生免費或低價開放,培育一批“館校合作”特色項目。要推動博物館智慧服務系統提檔升級,文旅、文物等部門聯動建立統一信息發布平臺,實時共享各博物館開放時間、展覽信息及預約渠道,搭建全市智能導覽工具平臺,提供分眾化定制講解內容。打造一批具有首都特色、融合現代元素的博物館數字文化IP,推動實施一批數字博物館建設項目,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的“云博物館”體系。
編輯: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