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重慶市政協持續開展民主監督:筑牢汛期安全屏障
本報訊 重慶地理環境特殊復雜,疊加極端天氣常態化與多元風險并發,2024年先后經歷了18輪強降水和77天高溫天氣,多項災情指標刷新歷史紀錄,城市安全韌性面臨巨大壓力。
今年汛期又至。近日,重慶市委就“7·8”強降雨天氣應對有關工作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災減災救災的重要論述精神,加強雨情水情險情精準預報預警,及時開展隱患排查整治,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與此同時,市委主要領導對市政協黨組報送的《“安全風險隱患排查”專項民主監督的調研報告》作出了肯定性批示,并交辦相關負責人認真研究吸納。
市政協社法委負責人介紹,在今年5月至6月開展的“安全風險隱患排查”專項民主監督中,“強化監測預警,筑牢高溫汛期安全防線”是委員們重點關注的內容。通過深入基層一線明察暗訪,仔細排查安全風險隱患線索,委員們建議,加強汛情實時監測和歷史數據分析研判,在長江、嘉陵江沿岸及城市低洼區域布設水位傳感器與排水管網流量監測儀,實時監控水位及管網運行狀態,聯動排水泵站智能調度,降低洪澇風險。全面收集重要歷史雨量數據,對內澇山洪等風險隱患點開展起底式摸排,搭建災害臨界雨量分析模型,科學確定閾值,盡可能增加轉移避險提前量。
除了未雨綢繆,科學精準抓好應急應對也是減災救災之必需。圍繞“加強應急保障,提高防汛備汛能力”課題,市政協社法委還從進一步加強應急指揮部體系建設、提升小流域山洪防治水平、推動消防救援與防汛抗洪應急救援深度融合、加強基層應急保障和技術支撐能力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建議。
民主監督一直步履未停。2024年7月,按照市委工作要求,市政協圍繞“做好全市防汛抗洪救災工作”組織開展了監督性調研。
調研組不僅深入巴南、綦江、武隆、忠縣、城口等區縣開展蹲點調研,還發動全市38個區縣政協結合實際開展專項民主監督。針對全市防汛救災各項工作中還存在的洪澇災害防控基礎薄弱、預警與應急不夠精準、應急物資管理水平不高、聯動機制不夠健全等問題,調研組從加強工作統籌聯動,加強隱患排查整治、水利基礎建設、城市內澇治理、智慧防汛建設、預警機制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具體建議。
圍繞如何防范強降雨造成的城市內澇災害,調研組建議,修編《中心城區排水防澇專項規劃》,劃定城市內澇風險控制線,修訂中心城區暴雨強度公式,科學指導設施建設改造;督促各區縣深入排查內澇風險點,基于實際澇情對已整治項目開展成效校核,動態更新點位清單和整治措施;加快完善“城市內澇治理”數字場景應用,對城市內澇風險點全覆蓋布設感知設備,提升整體智治水平。就加強水利基礎建設,調研組還提出,要以全市現代化水網建設為契機,謀劃推動水旱災害防御基礎工程建設,強力推進病險水庫和病險水閘等水利設施除險加固、防洪排澇,不斷提升綜合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凌云)
編輯:實習生 徐曉會(輔導老師: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