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法治>資訊
用愛與智慧編織 “回歸路”——四部門聯合發布涉案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導典型案例背后的故事
人民政協網7月28日電(趙浩言 記者 高志民)2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聯合發布第四批在辦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全面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典型案例。這6起案例背后,是一個個涉罪未成年人在“檢、社、家”等多方合力下,走出歧途、重歸正途的動人故事,更是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在未成年人犯罪預防與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的生動體現。
從網癮少年到大學生的蛻變
16歲的陸某宇曾是一個讓父母頭疼的網癮少年,為了購買游戲裝備,他在2023年7月至11月間先后六次“拉車門”盜竊,竊得財物價值7700余元。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人民檢察院在辦理此案時發現,陸某宇的父親忙于經商,每月與他交流時間不足3小時,母親教育方式簡單粗暴,家庭關愛嚴重缺失,這讓他在虛擬世界中尋求慰藉。
針對這種情況,檢察機關聯合婦聯、關工委組成家庭教育指導團隊,打響了一場“戒網癮”攻堅戰。團隊先分析陸某宇的網絡行為數據,發現他常在深夜玩游戲且高額充值。于是指導其父母從約束上網時間和充值金額入手,還及時推送警示信息。經過努力,陸某宇日均游戲時長從8小時降至1小時。
不僅如此,團隊還引導家長與陸某宇共同制定家庭網絡使用規則,要求家長也約束自身用網行為,鼓勵陸某宇通過運動、學習換取上網時間。同時,安排父母學習“正面管教”課程,組織家庭參加義務服務等活動,修復親子關系。如今,陸某宇已考入某大學信息工程專業,實現了大學夢。
岳麓區人民檢察院還聯合教育部門推出《家庭網絡使用公約》模板,與多家單位會簽相關方案,開展多場講座和咨詢服務,覆蓋10萬余戶家庭,2024年該區未成年人犯罪人數同比下降34.7%。
跨國接力,喚醒缺位的監護
在趙某某、張某某等人非法拘禁案中,17歲的趙某某父親常年在國外工作,母親家庭教育參與度低,父母對其管教乏力。案發后,父親甚至萌生放棄的想法,且存在跨國交流的困難。
幫教團隊沒有退縮,充分利用網絡途徑開展指導,定期專題輔導交流,提供自主學習資料,幫助趙父認識法定義務,理解青春期孩子心理,提升親子溝通能力。同時,強化趙母的教育意識和能力,安排她參加親子溝通技巧實訓,建立“親子動態日志”,定期向趙父推送孩子狀況。最終,趙父回國陪伴趙某某完成幫教矯治。
該案中,張某某曾擅自離開居住地,其父母未認識到嚴重性。檢察機關責令張某某返回并延長考驗期,組織訓誡會,增加探訪頻次,強化家長監護責任教育。九個月后,張某某父母監護意識和能力明顯提升,張某某順利通過監督考察。
青島市市北區人民檢察院還聯合相關單位建立未成年人綜合教育矯治基地,為40余名罪錯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提供服務,實現幫教矯治與督促監護協同推進。
重組家庭里的 “愛之橋梁”
14歲的鄭某某在KTV因誤會用刀刺傷朋友,其成長于離異重組家庭,母親忙于照顧年幼子女疏于關心,繼父因身份顧慮不敢管教,導致他混跡社會沾染不良習氣。
都江堰市人民檢察院向鄭某某母親、繼父制發督促監護令,聯合婦聯、關工委開展指導。針對繼父“不敢管”,安排繼親溝通教育課程;針對母子關系緊張,引導母親關注鄭某某情感需求。在多方努力下,鄭某某父母態度轉變,家庭關系改善。
案件判決后,檢察機關將指導工作延續至刑罰執行期間,協調親情通話、會見,駐監檢察官對鄭某某進行心理輔導。目前,鄭某某在未管所認真學習,接受技能培訓,行為習慣得到矯治。
都江堰市人民檢察院還會同相關部門發布家庭教育五年規劃,建成5個指導中心,組建講師團,參與指導17人次,推動重組家庭更好地關愛教育子女。
多方協作,為失管少年點亮希望
17歲的陸某強在學校計算機教室盜走手機,其父母離異、家庭失管,還存在偷拿長輩財物、曠課等不良行為。上海市松江區人民檢察院與公安分局聯動,公安機關偵查時就開展基本監護能力培訓,案件移送審查起訴后,檢察機關繼續委托同一團隊接續指導。
松江區人民檢察院與多家單位共建工作機制,依托社區建立多個指導中心和站點,通過 “家庭會議平臺”“守護聯盟平臺” 等促進溝通、鏈接資源、跟蹤問效。同時,創新 “案件化辦理” 模式,規范工作環節和責任。2024年,上海市檢察院以松江等區為試點,培育創新項目,與市婦聯會簽意見,建立覆蓋全市的指導體系。最終,陸某強順利通過考察,考入大專院校。
案例庫建設,讓指導更精準高效
16歲的潘某某多次伙同他人盜竊,其父母常年外出務工,教育方式簡單粗暴,監護缺位和教育不當是其犯罪的重要原因。
永安市人民檢察院依托“春蕾幸福家”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開展工作。針對監護缺位,制發督促監護令,指導建立“云端監護計劃”,創設“親子活動家庭日”;針對教育方式不當,開展“非暴力溝通 21 天訓練”。三個月后,潘某某家庭關系改善。
刑罰執行結束后,檢察機關會同相關部門指導潘某某制定職業規劃,對接餐飲行業協會為其提供技能培訓和就業幫扶,目前潘某某已在飯店就業。
永安市相關部門還提煉經驗,建立家庭教育指導案例庫,形成 “四維問題清單” 和方案庫,為類案指導提供參考。
分層分類,為迷途少年 “量身導航”
葉某、徐某等19名未成年人因瑣事糾紛聚眾斗毆,其中15人為低風險,家庭監護總體穩定但管教不足;4人為中風險,監護教育缺位。
鷹潭市月湖區人民檢察院與相關單位聯合制定實施意見,委托專家評估,組成團隊分層分類指導。對低風險家庭,重點開展法治和風險教育;對中風險家庭,“一對一” 制定方案。
王某父親曾入獄,母親文化水平不高,指導團隊將其兄長納入指導;黃某 10 歲前不在父母身邊,團隊安排家庭活動重塑親子關系;徐某父母將其違紀歸咎于年紀小,團隊引導其重視;葉某父母只看重成績,團隊引導其尊重孩子興趣。
半年后,涉案家庭監護和教育狀況改善,王某在酒店工作,黃某學習汽修,徐某在理發店就業,葉某回歸學校。
這些案例只是涉案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縮影。最高檢未成年人檢察廳負責人表示,將持續強化協作配合,保障指導工作的穩定性和長效性,讓更多迷途少年在家庭、社會、司法的關愛下,重回人生正軌。
編輯:錢子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