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地方政協
鐵軌旁的協商
——河南洛陽市政協助推鐵路平交道口改造小記
清晨,在河南省洛陽市玄武門大街鐵路平交道口,新鋪設的瀝青路面平整寬闊,過往車輛有序通行。
“以前接送孩子要繞坑洼路,車子顛得厲害,現在廢棄鐵軌拆了、路面修得很平整,心里踏實多了。”市民王女士說出了周邊居民的心聲。這條困擾當地群眾多年的“問題道口”完成改造,正是洛陽市政協通過提案辦理協商推動民生實事的生動實踐。
今年年初,洛陽市政協陸續收到多件反映鐵路道口問題的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這些道口多建于城市前期,隨著城市發展,已成為連接區域交通的關鍵節點。群眾的呼聲就是履職的號角。市政協聯合相關部門實地核查,發現城區有6處鐵路道口存在路面破損、鐵軌懸空等安全隱患,9處需要加強監測,部分道口因產權交叉陷入“多頭管理”困局。
“道口雖小,卻是影響群眾出行安全的‘民生關口’。”市政協主席孫延文如是說。
扎實深入的調查研究是政協履行職能、開展有效協商的前提和基礎。面對群眾的殷切期盼,市政協迅速行動。從3月起,市政協提案委員會積極發揮組織協調作用,召集市城管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洛陽鐵路工務段、相關鐵路使用企業以及道口所在城區負責同志,正式啟動“鐵路平交道口整治”提案專題協商工作。調研組兵分多路,深入澗西、西工、老城等城區一線,對反映集中的15處鐵路道口逐個實地勘察,詳細記錄路面坑洼尺寸、鐵軌懸空高度;更在早晚人流車流高峰時段蹲點值守,切身感受潛在的安全風險。
“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諦。”面對這一涉及多部門、多層級、多主體的復雜民生難題,市政協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創新性地將協商會場搬到了問題現場——鐵軌旁。
在鐵軌旁召開的3次現場會上,各方展開激烈討論。“鐵路道口的產權涉及國鐵集團、地方企業和市政部門,過去維修責任劃分不清。”洛陽鐵路工務段道口辦主任王進才話音剛落,委員和群眾代表紛紛發表各自意見,“建議建立‘一路一策’責任清單,明確產權主體、管理單位和屬地政府職責”“可探索‘政府﹢企業’共擔維修資金模式,破解資金難題”“施工期間要設置臨時通行設施,盡量減少對群眾出行的影響”……一條條切中肯綮的建議匯聚成共識的河流。
最終,一份凝聚多方智慧的《洛陽市鐵路平交道口專項整治工作方案》正式出爐,明確由市城管局負責統籌協調,屬地政府和產權部門具體實施維修改造,鐵路工務段提供專業技術支持,鐵軌使用企業積極配合維修改造工作,真正實現了“責任清、主體明、時限定”,為整治工作繪就了清晰的“施工圖”。
市政協的這份協商成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市政府領導專門就鐵路平交道口整治工作提出要求,強調“民生無小事”,要求相關部門以“馬上辦”的作風推動問題解決,切實把政協協商成果轉化為惠民實效。
一場“道口煥新”攻堅戰就此打響:市城管局牽頭成立專項工作組,建立“周調度、月通報”機制;市財政局開通“綠色審批通道”,優先保障維修資金;各城區政府抽調專人現場辦公,協調解決施工占路圍擋、臨時通行等具體問題。截至6月底,15處道口整治已取得階段性成效——玄武門大街平交道口、周山大道平交道口完成廢棄鐵軌拆除和瀝青鋪裝,瀍澗大道平交道口基礎修復到位,其余3處正加緊施工,年底前將全部完成。另外9處道口,道路主管部門加強日常監測,發現影響群眾通行的問題立即整改。
“現在過道口車子再也不會‘蹦蹦跳跳’了。”站在周山大道平交道口平整寬闊的路面上,附近居民陳先生由衷地豎起大拇指。這場由政協提案“破題”、協商機制“搭臺”、政府主導“解題”、多方合力“答卷”的民生工程,不僅修復了破損的道路,更溫暖了萬千市民的心。(通訊員 郜中華 馮波 本報記者 王有強 靳燕)
編輯:實習生 徐曉會(輔導老師: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