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第二時間

九十年后,“胡煥庸線”為何依然沒有過時?

2025年08月01日 08:51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目前人口發展依然趨向‘胡煥庸線’東南一側,迫切需要完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在全國政協十四屆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期間,全國政協常委高津表示,新發展格局下,如何破解“胡煥庸線”所凸顯的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難題,是改善民生環境、縮小東西差距、促進共同富裕的有效舉措。

高津談到的“胡煥庸線”在會上引發委員們熱議。

今年恰逢“胡煥庸線”提出90周年。90年過去了,為何這條線依然沒有過時?這到底是一條什么樣的線?對于推進我國區域協調發展有哪些啟示?

沉沉一線,穿南北而分疏密

學過地理的人都知道,中國有一條人口密度分界線——“黑河—騰沖線”。

這條線一頭在東北的黑龍江黑河,另一頭連著西南邊陲的云南騰沖。這條線最早由著名地理學家、地理教育家胡煥庸提出,因此又稱“胡煥庸線”。

這條線的東側地勢平坦,以丘陵和平原為主,降水豐沛,至今仍分布著約90%的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省區市城鎮化水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中國最主要的7大城市群均在這一側;西側則地勢崎嶇,以高山、高原為主,地廣人稀,降水較少,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絕大多數省區市城鎮化水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1935年,中國正處于內憂外患的艱難時期,日益尖銳的人口與土地的供需矛盾成為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年輕的胡煥庸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嘔心瀝血繪出了中國第一張人口密度圖。基于此,他大膽提出了一條可以標識中國東西部人口差異的分界線——從黑龍江璦琿(今黑河市)至云南騰沖,畫一條大致為傾斜45度的直線,這便是震驚世界的“胡煥庸線”,被后人譽為“中國百年地理大發現”。

這條線有多了不起?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張連起這樣評價:“‘胡煥庸線’作為中國人口地理的核心分界線,不僅揭示了人口分布的‘東密西疏’格局,更折射出自然資源稟賦、經濟發展水平、文化生態及人居環境的差異。”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閔慶文更是將其稱為“中國人文地理領域寶貴的思想遺產”。

90年過去了,“胡煥庸線”至今未破。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政協副主席周嵐介紹,“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胡煥庸線’西側區域人口占比上升到6.5%,東側區域人口占比下降到93.5%。但這一數據也同時反映出‘胡煥庸線’兩側區域的發展差異仍然巨大。”

近年來,“胡煥庸線”因其穩定性,學術聲譽日隆。“這種穩定性,本質上是自然地理與生態環境空間差異的客觀反映。”閔慶文指出,這條線以“東南43.18%的國土聚集90%以上人口,西北56.82%的國土僅承載不足10%的人口”的鮮明對比,揭示了中國人地關系的深層邏輯。

“胡煥庸線”的意義遠不止于人口學和人口地理學,正如閔慶文所言:“‘胡煥庸線’不僅是認識我國人口分布基本國情和資源環境承載力的重要視角,也是反映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地域文化認同與民族聚居差異的重要界線,為研究中國區域經濟差異、生態保護與民族融合提供了核心框架。”

茫茫九州,歷古今而謀均衡

面對“胡煥庸線”反映的區域發展不協調問題,黨中央始終高度重視。從西部大開發到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從新型城鎮化到“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一系列政策舉措旨在推動共同富裕。

“當下,在全球治理面臨復雜挑戰、‘一帶一路’倡議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穩步推進的關鍵階段,有必要重新思考和謀劃生態文明建設及工業化和城鎮化背景下的‘胡煥庸線’兩側區域協調發展問題。”周嵐建議,將促進“胡煥庸線”兩側區域協調發展作為重要考量納入“十五五”規劃。

周嵐認為,明晰“胡煥庸線”兩側區域協調發展目標在于“質”之平衡,而非“量”之分布。一是客觀認識中國的地區發展差距,尊重客觀發展規律,不追求“胡煥庸線”兩側區域的人口規模、經濟分布等的結構性改變,而是致力于推動兩側區域發展水平、城鄉共享福利等的相對均衡和差距縮小。二是近期尋求“胡煥庸線”兩側區域協調發展的重點突破、點狀聚焦。將中西部發展放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統籌布局謀劃,采用差別化的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空間及土地利用政策,支持“胡煥庸線”以西地區的重點區域中心城市和節點城市,形成帶動區域經濟增長的對外開放新增長極。三是充分考慮發展的可持續性。堅持中西部地區發展與區域生態環境承載力以及人居環境適應性提升相匹配。

“區域協調發展并不意味著區域發展的平均化,而是強調通過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比較優勢,構建高效協同空間格局。”閔慶文建議,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和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優化資源要素在東西部的自由流通,確保區域發展差異與公共服務平等享有;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出臺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配套政策,深化西部與東中部科技創新合作,從對口幫扶轉向產業合作;同時,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支撐西部地區創新型產業發展,推動東南與西北半壁區域間經濟社會協同發展邁上新臺階。

“美麗中國中脊帶”的提出,為“胡煥庸線”的突破提供了新的思路。這條以“胡煥庸線”為軸心、向兩側延伸100~200公里的帶狀區域,不僅涵蓋了豐富的自然與文化資源,更承載著推動東西部均衡發展的戰略使命。

張連起建議,基礎設施建設應與開放聯動,構建“美麗中國中脊帶”,沿“胡煥庸線”打造“黑河—騰沖發展軸”,連接“中蒙俄經濟走廊”與“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形成東北亞—東南亞貿易通道。在氣候變化、“一帶一路”倡議等變量中動態求解,讓這條“地理國情線”轉化為“協調發展線”。

“90年過去了,‘胡煥庸線’不但沒有過時,反而在歷史的天空中依然熠熠生輝。”周嵐表示,無論是從國情認知、城鎮化啟示、邊疆安全視角,還是從區域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來考量,這條線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需要我們一代代人接續努力,最終實現區域協調發展和共同富裕。

(記者 王晶)

編輯:實習生 李軍(輔導老師:李敏杰)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大秀视频 | 久久亚洲成a人片 |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 台湾久久三级日本三级少妇 |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