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教育·實踐
走進北京師范大學的“優師計劃”實踐:
讓千萬個少年“上好學”的夢想成真扛好縣域師資高質量培養的重任
縣域教育興,則縣域興。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有半數左右的人口為縣域人口,其子女也大多在縣中接受教育。如何讓這些縣域家庭以更低成本獲得更優質的教育資源,讓千千萬萬的縣域孩子有機會在“家門口”上好學?
2020年,北京師范大學嘗試創設“志遠計劃”,面向當時尚未摘帽的52個貧困縣所在省份,招收定向就業師范生155人。據悉,基于“志遠計劃”的初步探索,2021年7月26日,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優秀教師定向培養計劃》,指出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與地方師范院校采取定向方式,每年為832個脫貧縣和中西部陸地邊境縣中小學校輸送高水平師范生,從源頭上改善中西部欠發達地區中小學教師隊伍質量。
擔好“排頭兵”重任,北京師范大學選擇主動承擔更多“優師計劃”培養任務,招生計劃從2021年的400人,逐年增長到2024年的800人。4年來共錄取“優師計劃”師范生2615人,覆蓋全國21個省份。
“2000余名‘優師計劃’師范生培養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據北京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珠海校區黨委書記韋蔚介紹,北京師范大學先后出臺了《“四有”好老師啟航計劃職后培訓與能力提升行動方案(試行)》《北京師范大學深入實施“優師計劃”師范生培養工作行動方案》等系列文件,并將按照協議履約任教的“優師計劃”師范生全員納入北京師范大學“啟航計劃”, 僅在畢業后資金支持這一項上,就要向每名畢業生給予最高10萬元的專項獎勵。“學校要到社會各界去籌措資金等方面的支持,的確很不容易。”韋蔚說。
“但不管怎樣我們還是要想辦法,讓優秀師范畢業生能真正到縣域學校貢獻力量,為縣域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提供更優質的資源保障。”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程建平表示,這是北京師范大學“優師計劃”的實踐初衷。“為此,付出再多都值得!”
而為進一步保證“優師計劃”推進質效,作為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的程建平直接分管學校“強師工程”辦公室。“我們一直在把‘強師工程’‘優師計劃’作為北師大的‘頭號工程’在推進。因為它不僅關乎著我國中西部地區師資隊伍建設、教育均衡發展等問題,更將對我國的縣域振興、鄉村振興產生深遠影響。”程建平說。
2025年6月28日,在北京師范大學首屆“優師計劃”師范生從教出征儀式現場,校長于吉紅(左一)將出征旗交到“優師計劃”師范生代表手中。 (北京師范大學供圖)
助力實現從“中學生”到“中學教師”的跨越
4年前,他們還是中學生。4年后,就要成為中學老師。在人才培養實踐中,該如何著手,才能保證“優師計劃”師范生在畢業后,能真正成長為可以推動一方教育水平提升的關鍵人才?
據北京師范大學未來教育學院院長、樂育書院院長杜育紅介紹,學校創新開設了“學院﹢書院”的卓越教師協同育人模式。“學院通常負責第一課堂即學分課程建設,書院則以學生全面成長為中心,探索第二課堂建設。‘優師計劃’正是依托于未來教育學院、文理學院及樂育書院共同打造的育人共同體,開展了豐富的‘通識教育﹢專業教育’的育人實踐。”
在樂育書院,隨處可見北京師范大學對“優師計劃”師范生培育的用心用情。教師技能空間、自主學習空間、文化浸潤空間、師生交流空間、素質拓展空間、成長支持空間,各種成長平臺應有盡有;世界冠軍講壇、名師名校長講壇、樂育沙龍、樂育課堂,各種育人活動精彩紛呈……
除了校內的協同力量外,為進一步提升“優師計劃”師范生到基礎教育一線開展育人實踐能力,北京師范大學還推出了覆蓋城鄉兩種教學環境的“雙實踐”制度。“目前我們已建設覆蓋城市和縣域的集中教育教學實踐基地191個、暑期實踐基地101個;同時,我們還依托北師大基礎教育附校豐富的教育資源,探索建設服務‘優師計劃’師范生實習實踐的‘第二校園’,以為‘優師計劃’師范生素養提升進行更全方位、常態化的保障。”韋蔚表示。
“在校期間,我就曾前往四川涼山、山西永和等地縣域學校開展多次支教實踐;同時,得益于學校搭建的國際交流平臺,我還前往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訪學,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感受多元文化交融,拓寬國際視野,親眼見證了同行的研究生學長如何將調研所得游牧民族文化創新設計成為國禮。”北京師范大學樂育書院2025屆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黃梓宸連連感慨,正是學校提供的難得實踐機會,讓他更深刻地意識到:欠發達地區從不缺乏教育資源,缺的是能將在地文化轉化為教學養分的師者。“而這些實踐和感受,也更堅定了我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信念。”
2023年6月,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程建平(后排左二)率調研組赴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開展“優師計劃”縣域專項調研。圖為調研組走進木里藏族自治縣倮波鄉錦屏希望小學課堂,詳細了解一線教學情況。(北京師范大學供圖)
扶上馬、送一程、服務終身
人才培養好是根本,人才用得好是關鍵。
為深入了解脫貧縣教育發展現狀和對師范人才的現實需求,落實好“優師計劃”師范生的就業保障政策,2023年以來,北京師范大學校領導班子率隊全面開展了“優師計劃”縣域專項調研。據北京師范大學“強師工程”辦公室主任隋璐璐介紹,截至目前,已實地走訪18個中西部省份,深入56個脫貧縣、70所縣域及以下中小學和幼兒園……實現了首屆“優師計劃”師范生定向就業省份調研的全覆蓋。
“我們也在調研中發現了很多要改進的工作,比如,有些縣域在‘優師計劃’推動地方教育質量提升等方面認識不足;有些縣域在‘優師計劃’的指標上報和畢業生安置等工作上存在困難;更有一些縣域,因從來沒有招到過北京師范大學的畢業生,而擔心‘即使招來了也留不下’,故存在積極性欠缺等問題。”隋璐璐如是表示。
“為了保證優質師資的精準輸送,學校領導班子只能一個省一個省地走、一個縣一個縣地談。地方的訴求我們在全力配合,而這些從‘優師計劃’走出去的孩子們的各種需要,我們也會盡全力去支持。”韋蔚介紹,為保障“優師計劃”師范生們能“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北京師范大學將向已就業畢業生提供全方位的幫扶舉措。“我們有包括校友指導、集中培訓、成立青年教師成長工作室等在內的十項幫扶舉措。期待可以以更加系統化、全流程的‘跟蹤幫扶’機制,為師范生們扎根基層、長期從教提供有力保障,讓他們能感受到母校始終把他們的成長成才記在心上。”
齊心協力共筑夢。貴州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李軍在北京師范大學2025屆“優師計劃”師范生出征儀式上表示,貴州將持續跟蹤做好“優師計劃”師范生就業管理和職后發展工作。把“優師計劃”師范生納入省名師名校長工作室培養,并進一步完善各項生活配套設施建設,以全面解決“優師計劃”師范生的后顧之憂。
“今年預計60名畢業生陸續奔赴我區的脫貧縣、鄉鎮中學任教。”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副廳長傅源方也欣喜地表示,這些新生力量將有效緩解當地縣域優質師資短缺問題,成為縣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新希望。“我區還將在原有公費師范生培育保障基礎上細化對‘優師計劃’畢業生的長效支持保障機制,以全面激發‘優師人才’扎根基層的活力。”
編輯:張準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