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春秋>口述歷史
紅軍為令狐老先生慶祝生日
陳明熬 口述 梁隆賢 整理
1935年2月23日下午,紅三軍團從習水(二渡赤水)返回桐梓花秋樂境時已人疲馬乏。他們以團部、營部、連部為單位分別駐在樂境的獅子朝門、苦蒿壩、田壩、滴水壩、青天崗、河壩等地。
夜間,駐獅子朝門的紅軍團部領導見令狐家堂屋墻上掛了塊黑漆抹金的大木匾,是湖南某校師生送給這家老人的祝壽。紅軍趕緊抱拳對令狐老人說:“對不起,打攪老先生了。”令狐先生說:“你們只借用一間屋辦公,其余的人都在階檐鋪草睡,你們還這么客氣!”
見紅軍客氣禮貌,給令狐先生祝壽的湖南師生代表主動出來與紅軍拉話。紅軍提出共同給令狐先生辦一場祝壽晚會。當即令狐家擺出慶生日用的豬、牛、羊肉、油炸豆腐、米糕、糍粑、瓜子、花生、糖等,湖南師生拉起二胡、吹起口琴,紅軍也吹起笛子打起快板;特別是一曲體現紅軍不畏艱辛及堅強樂觀的抗日信念的《蓋稻草的紅軍》快板將晚會推向高潮。令狐先生當即將辦生日酒的牛肉全部捐獻給紅軍,并叫家人幫助紅軍把牛肉全部烤干。
一個紅軍抱來一壺酒(6斤左右)敬令狐先生,令狐先生受寵若驚,站起來拱手跟大家說:“這樣的盛會是該有酒助興的,但我謹慎地考慮到,紅軍官兵們辛苦疲乏,還要繼續趕路,我又擔心喝酒誤事,誤會我拿酒的好意,所以就克制著沒有拿酒出來,那今晚就借著紅軍官兵們的酒盡興喝吧。”說著,大家彼此敬酒,互道家國情懷,滿屋滿院都是歡聲笑語。
之后,紅軍又找來一塊木板,洗凈抹干后,研墨潤筆,寫成一塊祝壽匾送給了令狐老先生。一場軍民互動的慶生晚會結束后,紅軍踏上了奔赴桐梓縣城的路。
80多年來,每當令狐家后人拿出紅軍遺留的白色陶酒壺和紅軍搗干牛肉面的大石砂魁時,都會一臉喜悅地講著那晚的二胡聲、笛聲、快板聲和歡笑聲。那是一場紅軍先輩留給桐梓民間的精彩才情表演。
[文章選自《魚水情深——遵義紅色故事》(遵義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編,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
編輯: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