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僑聲>僑界動態
“讓華文教育在技術浪潮中煥發新生”
人工智能(AI)時代,海外華文教育如何數字化轉型?如何借助新技術拓寬華文教育的維度?海外華校如何更好承擔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的使命?
不久前,來自意大利、葡萄牙、加拿大等34個國家的78位海外華文學校校董、校長、管理人員匯聚在溫州大學,參加2025海外華校校長研習班,聚焦數智時代海外華校變革,共同研討華文教育如何在人工智能時代煥發新生。
“從理論到實踐,全程干貨滿滿”
“AI技術重塑教育生態的宏觀趨勢是什么?”“如何設計AI教學助手?”“如何實現教師評估與管理智能化?”……本次研習班精心構建了從理論到實踐的漸進式課程體系,通過理論教學與實操指導相結合的方式,不僅解析AI賦能華文教育的新趨勢,也讓學員完成從理解AI到應用AI的轉變,指導學員動手實踐,促進學術研究與教育實踐融合。
在研習班同期舉辦的第二屆“華僑華人學研究”學術研討會上,來自全國64個科研院所的145名專家學者,圍繞華文教育研究、華僑華人史研究、國際移民研究、華商經濟與僑務工作研究、僑鄉文化與國際傳播研究等核心議題,為海外華校學員們上了一堂生動的理論課,得到了海外華校校長們的一致認可。
澳大利亞堪培拉華聯社中文學校校長顧豪稱贊本次研習班洞悉關鍵,為海外華校提供了運用科技賦能教學、提升效能的新認識,可謂是雪中送炭的智慧甘霖。
在實踐教學中,研習班推介實用高效的AI工具,手把手指導學員運用AI輔助課件制作、作業分析等。大家紛紛表示,此次研習破解了日常辦學中的技術難題,打開了華文教育與AI融合的新視野,為學校的長遠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瑞典瑞青中文學校校長王梅霜最近正忙著編寫優化新學期“啟蒙班”課本,“這次研習班上,老師教學的AI新知識和工具讓我受益匪淺,原來需要用3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的工作,我現在可以在一周內解決了。”王梅霜說。
“我全身心投入所有課程,在專家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我學會了如何使用AI。從似懂非懂到獨立完成,利用AI制成的圖片順利轉成視頻時,我開心得合不攏嘴。”菲律賓僑中學院(總校)副校長蔡藝術說,當他自己獨立使用AI生成了一首歌曲后,第一時間就分享給1500公里之外的學校同仁,感到很自豪。
“研習班每一節課都精準切中當前海外華校的教學痛點。課程內容并非停留在概念層面,而是結合實際教學展開深度講解。從理論到實踐,全程干貨滿滿。”愛爾蘭天才教育中文學校中學部負責人吳云說。
“回到課堂,再做學生,是教育者最大的浪漫”
“怎么利用AI制作教學材料?”“實踐中感覺文化課吸引力弱”……本次研習班開班前3個月,溫州大學組建了研習班專項工作組,調研了解各地華校的發展需求和遇到的難題。
“我們對ChatGPT、DeepSeek、豆包等AI工具并不陌生,但如何在華文教育中用得專業、深入,一直是我們華校的難題。”吳云坦言,在海外看到中國大量AI平臺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非常想借這些平臺助力華校建設。
“若想在這千變萬化的數字時代里有價值地生存下去,我們就得敞開心扉擁抱新技術。”蔡藝術說。
針對海外華校在技術應用、文化傳承、管理運營等方面的共性挑戰,研習班匯聚教育技術、華文教育、文化傳播、國際管理等領域的骨干教師,從課程框架的反復推敲到授課專家的精準邀約,從教學場景的設計優化到實操環節的分層設計,反復打磨細節。
“從籌備伊始,我們就力求回應海外華校數字化轉型的現實需求,要讓研習班成為華校教師的‘充電站’和華文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智囊庫’。”溫州大學華僑學院院長、本次研習班專項工作組組長包含麗說。
“參加這次研習班,我仿佛回到了久違的學生時光——坐得筆直,每一節課都記滿了筆記。回到課堂,再做學生,是教育者最大的浪漫。”菲律賓僑中學院加洛干分校教師劉曉玲感慨,作為華文教育工作者,希望與時俱進學習新事物,更好為教育賦能。
“我們將繼續為華文教育添磚加瓦”
在研習班授課期間,“叁元共學”青少年AI教育項目創始人張慶詳細介紹了“博鰲全球青少年AI應用挑戰賽”的賽制設計,華校校長和老師們為之振奮,華校學子有了更多機會參與國際高水平科技競賽。為確保研習成果在全球華校有效轉化落地,研習班精心搭建各類資源對接與合作平臺,拓展海外華校的發展空間。
“遙想18年前,我在英國辦學之初只有5個學生、一張桌子,到現在發展成學生規模近500人的大型華文學校,課程設置越來越豐富,教學資源和工具越來越完善,這離不開海內外在華文教育上的協同合作。”倫敦漢語文化學校校長張相斌說。
授權“海外招生點”,設立“藝術研習基地”,簽署“中外學校結對”協議,建設中華語言文化海外推廣工作站……本次研習班上,海外華校收獲了各類長效合作協議。這些合作不僅極大豐富了海外華校的教學形式與內容,更通過教材輸出、賽事聯動、文化基地建設,有效拓展了華文教育的公共功能。
“我所在的愛爾蘭天才教育中文學校,就斬獲了6項重點合作成果,涵蓋教學、AI賦能等多個領域。最打動我的,是這些項目簽完便落地,落地即跟進。”吳云說,研習班結業后,微信群里幾乎每天都有校長曬出項目進展——合作學校已回訪、教材已用上、報名已開始……
“此次研習讓我看到AI賦能華文教育的新可能,也拓寬了華教維度。”新西蘭新苗文體學校校長楊屹峰說,返回新西蘭后,他已與當地華校會商,計劃逐步引入AI教學,未來擬組建新西蘭華教聯盟提升當地華文教育水平。
“華文教育隊伍里,既有年富力強的帶頭人,也有活潑可愛的新生代。在華文教育的土壤里努力扎根的我們,會帶著在研習班學到的新知和熱忱回到工作崗位。我們將繼續為華文教育添磚加瓦。”東帝汶中華學校校長林福說。
“以本次研習成果為起點,全球華校將攜手探索數智時代的發展新路徑,讓華文教育在技術浪潮中煥發新生。”包含麗表示。
本報記者 王慧瓊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08月06日 第 06 版)
編輯:實習生 徐曉會(輔導老師: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