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時政
“攜手開創這個星球更加美好的未來”——習近平主席引領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在世界變局中展現時代擔當
新華社北京8月6日電
新華社記者
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大潮奔涌而來,人類再次行進至歷史的十字路口。
“面對加速演進的世界百年變局和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各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團結合作,以寬廣胸襟超越隔閡沖突,以博大情懷關照人類命運?!?/p>
2025年7月25日,北京人民大會堂北京廳,面對16位來自各大洲的外國新任駐華大使和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
年初以來,
小船孤篷經不起驚濤駭浪,同舟共濟方能行穩致遠。
“做友好合作的踐行者、文明互鑒的推動者、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者,攜手開創這個星球更加美好的未來。”
(一)歷史的傳承——“深刻把握人類發展歷史規律,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來”
2025年仲夏時節,第二屆中國-中亞峰會在哈薩克斯坦隆重舉行。從2023年的西安到2025年的阿斯塔納,
回溯中國同中亞國家交往的歷史,
2100多年前,中國漢代使者張騫自長安出發,出使西域,打開了中國同中亞友好交往的大門。千百年來,中國同中亞各族人民一道推動了絲綢之路的興起和繁榮,為世界文明交流交融、豐富發展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一條聯結中國同中亞綿延千年的友誼合作之路,在新的時代寫就文明交融的壯麗新篇。
“在長期實踐中,我們探索形成了‘互尊、互信、互利、互助,以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現代化’的‘中國-中亞精神’?!?cb-tag-proofread data-id="10" data-level="1">習近平主席深刻闡釋“中國-中亞精神”的豐富內涵,揭示中國同中亞攜手合作的時代意義。
大國外交,在文明傳承中汲取前行智慧,于歷史奔流中錨定時代航標。
“絲綢之路精神”“中國-中亞精神”“中法建交精神”“中非友好合作精神”“上海精神”“金磚精神”……中國外交倡導和踐行的每一種精神,都蘊含著關照現實的深邃思索,融匯為貫古通今的時代表達。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5月,應俄羅斯總統
“人類應永遠銘記第二次世界大
紅場閱兵,
80年前,中俄兩國同全世界進步力量一道,付出巨大民族犧牲,贏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奠定戰后國際秩序的基石。80年后的今天,人類文明再次來到關鍵當口,時代呼喚新的使命和擔當。
今年9月,中國將隆重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活動。
歷史是現實的源泉,凸顯著大國外交的文明底色。親仁善鄰、協和萬邦是中華文明一貫的處世之道。
2025年4月,新中國歷史上首次中央周邊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同月,
從河內到吉隆坡再到金邊,從機場到駐地再到國事活動現場……當地民眾自發熱情歡迎中國領導人來訪的盛大
從“中國唐代,真臘王室成員到訪中國長安”,到“600多年前,中國明代航海家鄭和7次遠洋航海中5次到訪馬六甲”,再到“越中情誼深、同志加兄弟”……中國同周邊國家的友好交往,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明積淀,生動體現了中國周邊外交睦鄰、安鄰、富鄰、親誠惠容、命運與共的理念方針。
一部中國對外交往史,也是中國同包括周邊鄰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相互交融、相互成就的壯闊歷史。
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把準人類歷史發展脈絡和正確走向,
(二)現實的擔當——“攜手做世界百年變局中的和平力量、穩定力量、進步力量”
2025年的世界,地區熱點此起彼伏,沖突危機延宕反復,關稅戰、貿易戰沖擊世界經濟秩序,單邊霸凌沖擊多邊機制,新舊挑戰層出不窮。
“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人類對和平與發展的呼聲愈發強烈,對穩定性、可靠性、方向感的渴望更加迫切。
大國擁有更多資源、具備更強能力,對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具有更大影響力,理應為促進人類共同福祉承擔更多責任,展現大國應有的擔當。
不懼逆風堅持開放合作——
3月28日,春意勃發,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了一場特別的會見。
面對“脫鉤斷鏈”的逆流,
5月13日,
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下,中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一系列主場經貿展會吸引各國客商紛至沓來;對75個國家實行單方面免簽或全面互免簽證,過境免簽國家擴展到55個;
“在日益不可預測的全球環境中,中國是一片確定性的綠洲”“我們對同中國合作有信心,是因為我們和中國都著眼于長期發展”……國際工商界人士的共識充分印證,中國是面向世界的投資熱土、合作熱土、創新熱土,是世界經濟的穩定錨和動力源。
積極維護全球戰略穩定——
作為亞歐大陸上比鄰而居的兩個大國,中俄對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負有特殊責任。2013年到訪俄羅斯時,
今年以來,
中美關系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于兩國人民是福祉,于整個世界是福音?!半p方要本著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原則,加強合作,多辦一些有利于兩國和世界的大事、實事、好事”。1月,
圍繞中美兩國和國際社會都很關注的經貿問題,
從5月日內瓦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到6月倫敦中美經貿磋商機制首次會議,再到7月斯德哥爾摩新一輪中美經貿會談……外界期待中美按照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沿著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向,邁出妥處分歧、深化互信、合作共贏的新步伐。
“中歐都是主張多邊主義、倡導開放合作的建設性力量,國際形勢越是嚴峻復雜,中歐就越要加強溝通、增進互信、深化合作。”中歐建交50年之際,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三年來第三次訪華,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默茨分別同中國領導人通電話,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聯袂來華,中歐領導人發表關于應對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歐洲對華交往互動的態勢充分表明,同中國深化溝通合作是必然選擇。
盡心守護世界和平安寧——
6月中旬,以色列伊朗爆發軍事沖突。中東戰火從加沙延燒至霍爾木茲海峽,地區安全形勢滑向更加危險的邊緣。
承諾于聯合國氣候變化貝倫大會前,宣布覆蓋全經濟范圍
肯尼亞總統魯托由衷贊賞“中國在當前動蕩局勢中發揮穩定器作用”,烏茲別克斯坦總統米爾濟約耶夫感嘆“當今世界任何重大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中國”,巴西總統盧拉表示“中方應對全球挑戰的堅定態度給予各國力量和信心”……
因應變局,挺膺擔當。中國外交,展現以人類前途為懷、以人民福祉為念的負責任大國作為。
(三)未來的指引——“推動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榮、進步的光明前景”
4月16日晚,馬來西亞總理官邸宴會廳燈火璀璨。安瓦爾
安瓦爾總理感佩“
世界多極化浪潮日益澎湃,全球南方群體性崛起,共同逐夢現代化、建立更加公正合理全球治理體系的訴求更加迫切。在全球南方新的“覺醒時代”,中國越來越令世人矚目,“向東看”成為新的時代潮流。
世界看到了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探索——
烏茲別克斯坦總統米爾濟約耶夫在烏文版《擺脫貧困》序言中感慨該書“時隔30多年仍對國家社會治理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智利總統博里奇隨身攜帶西班牙文版《
在世界許多地方,人們熱烈討論中國理念、中國方案、中國倡議,探尋中國故事背后的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今日中國的發展,在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進程中有著深遠的意義。一個昔日積貧積弱的國家,如今闊步走向偉大復興,探索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出人類文明新形態,為廣大發展中國家走符合自身國情的現代化道路帶來深刻啟迪。
世界看到了攜手實現現代化夢想的篤行——
4月底,
《世界是平的》作者、《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今春在上海參觀中國科技創新實踐后這樣寫道:“我剛剛看到了未來。但它不是在美國?!?/p>
中國致力于塑造的未來,是與古為新的,是開放包容的,是和合共生的。
年初以來,許多外國領導人深入中國各地:新加坡總理黃循財在北京參觀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塞內加爾總理松科到浙江考察數字經濟和新能源產業發展,斯里蘭卡總統迪薩納亞克深入四川考察新農村建設和農業科技發展應用情況……
為何他們共同選擇來到中國?答案寫在鐵路、橋梁、港口、園區、社區、田間,寫在開放合作的中國倡議、中國舉措、中國方案里,寫在攜手中國共創繁榮未來的希冀里。
今日之中國,正以自身高質量發展助力其他國家發展,以中國式現代化促進世界各國現代化:中越鐵路合作機制啟動;中非攜手推進“六個現代化”、共同實施“十大伙伴行動”;在中國中亞合作框架內建立減貧、教育交流、荒漠化防治三大合作中心;中拉啟動團結、發展、文明、和平、民心“五大工程”……
從“小而美”的務實合作到大手筆的藍圖擘畫,無不著眼于人民福祉,回應廣大發展中國家提高自主發展能力的需求,彰顯計利天下的大胸懷、立己達人的大格局。
世界看到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擔當——
回首
從聯合國舞臺,到金磚合作機制,再到上海合作組織……面對國際局勢風云變幻,中國始終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堅定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積極匯聚全球南方聯合自強合力,為推動人類進步作出“全球南方貢獻”。
8月底9月初,中國將在海河之
宇宙只有一個地球,人類共有一個家園。面對動蕩變革的世界,構建命運共同體是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贏、“
人間正道,眾行致遠。在
編輯:朱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