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協商建言
健全稀土資源循環利用體系 筑牢戰略優勢根基
當前資源環境約束趨緊、國際博弈復雜深化,加快構建高效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是保障國家資源安全的核心支柱。稀土是重要戰略資源,其產品再生資源利用率在30%左右,高效再生循環利用是必然趨勢。
稀土在中美博弈中具有戰略威懾價值。我國是稀土資源生產、應用和消費第一大國,種類齊全、產業鏈完整,但再生循環利用存在不足:我國稀土循環利用的原創技術研發滯后,綜合利用率偏低;產業鏈上下游協同不足,技術鏈尚未形成完整閉環;國內稀土再生資源標準體系未與國際標準有效銜接,缺乏統一規范。
針對現狀,建議如下:
一、 加強技術攻堅。設立國家級稀土再生利用技術研發平臺,在“十四五”重點專項基礎上,加快推進“十五五”“稀土新材料”重點專項設立,鼓勵多學科融合,加大布局再生新技術方向,強化下一代循環技術與裝備研發,推動稀土再生資源生物合成回收等新技術產業化。
二、 構建全國統一回收網絡體系。形成再生資源、原生礦產、海外資源協同互補的三位一體供應鏈。整合區域回收體系,減少流通環節,規模化集中處置,規范廢料收集、運輸、處理。設立增值稅先征后返機制,支持骨干企業牽頭開展再生資源進口試點。通過政策與市場結合,形成“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多元化回收網絡體系,加速海外資源回流,健全全產業鏈循環體系。探索企業年度進口配額審批制度。
三、 建立統一權威的標準體系,覆蓋分類、評價與檢測、回收技術規范、產品分級認定全鏈條。建立基于區塊鏈等技術的全流程溯源管理體系,實現“從礦山開采、再生料進口、產品制造到回收再利用”的“一物一碼”全程監管。推動碳足跡認證和產品環境影響聲明機制,發揮稀土EPD平臺公示作用。建立健全稀土可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的國際/國內標準體系框架。
通過以上舉措,我們完全有能力在“十五五”期間建成技術領先、循環高效、安全可控的稀土資源循環利用體系,為高質量發展和贏得長期戰略競爭提供堅實資源保障。
(作者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衛)
編輯:實習生 徐曉會(輔導老師: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