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協商建言
加快推進農業廢棄物高效利用刻不容緩
農業廢棄物具有資源和環境的雙重屬性,用之為利、棄之為害。長期以來,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程度不高,本可作為資源的廢棄物卻成為污染物。以湖南省為例,畜禽養殖年度排放的化學需氧量、總磷、總氨占比分別約為49.78%、43.05%和22.87%,秸稈焚燒拉高PM2.5年均濃度2.8微克。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重視程度存在差距,將廢棄物視為“負擔”而非“資源”,對焚燒秸稈、隨意處置畜禽糞污等行為的危害性認識不足。二是市場運營效益偏低,導致企業不愿投、農民不愿用。三是標準規范不夠完善,缺乏系統的統計體系、技術規范、操作指南,相關產品市場接納度低,應用場景受限。四是部門協同合力不足,缺乏高效的協調機制和清晰的權責邊界。五是激勵政策不夠精準。未就不同區域、規模和類型的廢棄物分類施策。補貼對下游高附加值產品研發和市場推廣支持不足。用地保障、信貸優惠等配套措施仍需完善。
為此,建議:
一是提高思想認識。將農業廢棄物高效利用納入統籌推進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提升民生福祉、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等工作重點。
二是強化基礎支撐。明確相關基礎數據統計口徑和規范,摸清農業廢棄物產生、利用等底數。完善農業廢棄物高值轉化、肥料化還田利用、地膜回收等標準和技術規范或指南,修訂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和裝備研發,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加大對畜禽養殖糞污與秸稈混合制肥技術的研發與推廣力度。
三是健全協同機制。進一步細化明確部門職責,整合鄉鎮(街道)相關站所職能和人員力量,充分發揮村(居)委會基層組織作用,形成監管合力,壓實企業和農民主體責任。
四是完善激勵政策。針對不同區域、不同規模和不同環節,精準施策,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領作用。注重完善用地、用能、環保、金融、稅收等方面支撐保障,對相關廢棄物利用企業實現市場化運營前“扶一程”。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政協副主席、民進湖南省委會主委潘碧靈)
編輯:實習生 徐曉會(輔導老師: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