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協商建言
建言有方守初心 履職有道擔使命
作為統一戰線和民主黨派的一員,歷任九三學社中央委員、廣東省政協常委等職務的陳利浩把參政議政工作視為“主業”,多年如一日全心投入,書寫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生動篇章。
以創新思維服務改革發展
2023年9月,陳利浩在《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幾點認識和建議》中,提出了“公有制新形態”的創新設想,并遵循“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共同富裕”的路徑,提出“資產的所有和所用”的思路和機制,引發熱議。
對于如何做好建言工作,陳利浩表示,首先,要在選題上做足功課,密切關注大局大勢,確保建議具有前瞻性,特別要“清零”“空窗”;其次,要加強學習、深入調研,找準問題癥結,方能對癥下藥;最后,建議的“可操作性”非常重要,要換位思考,分析落地實
“參政議政于我,不僅是責任與義務,更是機遇。”陳利浩感慨道,“發現問題、提出建議,采納后變成公共政策,或推動了社會進步,或促進了經濟發展,或改善了基層民生,這份沉甸甸的獲得感是我積極參政議政的內在動力。”
長期的學習思考與實踐探索,最終轉化為豐碩的建言成果。據不完全統計,近五年來,陳利浩圍繞改革路徑、發展模式、制度環境、自主創新、信息安全等議題方向建言資政,累計
以多元身份拓展協商民主
“作為一名非公經濟領域的企業家,同時也是一名知識分子,企業經營的成功固然令我欣慰,但更讓我自豪的,是在黨派工作中找到的使命與價值,它讓我能以更大的格局服務社會,惠及他人。”陳利浩坦言,正是這份對公共價值的執著追求,驅動他在履職中傾注了極大熱忱。
作為九三學社中央的參政議政骨干,陳利浩曾多次參加民主黨派中央的各類調研,就“國有企業創新驅動發展”“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作用”“科技創新助力
“多年的履職經歷使我認識到,委員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充分發揮政協組織的平臺作用,運用社會方方面面的力量,才能讓民意收集渠道多元且暢通,才能使收集到的民意全面客觀有價值。”秉持這一理念,他不僅以九三學社社員、政協委員、新的社會階層人士、非公經濟人士等多重身份積極建言,還充分發揮“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特邀研究員”“廣東省政協研究咨詢委員”“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的智庫角色,通過各種機制渠道提交建議。
2022年,陳利浩將自己近20萬
以家國情懷回應時代命題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人民政協履行職能的重要原則。陳利浩始終心懷“國之大者”,緊扣國家戰略需求,用一份份“切中要點”的建議,奮力寫好“新時代答卷”。
開辟開放新窗口、打造開放新平臺,大流量的通商口岸是“剛需”,經貿中心、航運中心、金融中心是“標配”。“但是,受制于地理環境,澳門沒有深水港,使得‘自由港沒有港口,窗口沒有窗戶’。”對此,陳利浩建議,通過粵澳合作機制,用高欄港的深水港資源激活澳門的自由港功能,在橫琴配套支撐澳門自由港業務的產業,切實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為珠江口西岸和廣東高質量發展帶來空前機遇,為推進“制度型開放”先行先試。
從理論探索到立法建言,從區域發展到民生關切,陳利浩的履職故事中,有“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家國情懷,有“致廣大而盡精微”的履職智慧,更有“協商民主在中國”的生動注腳。
談及履職感悟,陳利浩表示,作為一名九三學社社員,唯有以百倍的努力繼續工作,報答黨派,報答社會,為發展
編輯: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