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統一戰線>民族宗教
寧夏賀蘭縣:手工坊里“鉤”出民族情“編”出幸福感
在寧夏銀川市賀蘭縣利民社區花匠手工坊,有這樣一群人,年長者近70歲,年少者20多歲,大家來自不同的民族和家庭,卻聚在一起,用一雙雙巧手編織出精美的手工藝品,更編織著各民族群眾之間的互嵌共融和幸福生活。
“何姐,麻煩看一下我做得對不對?”“老馬,看看我這朵百合花好看吧。”當記者走進花匠手工坊,只見屋內陳列著琳瑯滿目的毛線鉤織工藝品,社區居民們圍坐在桌子前,擺弄著手中的毛線、鐵絲,制作出一件件精致的手工作品。大家以“織”會友,用指尖上的藝術“編”出滿滿的幸福感。
利民社區有居民1萬余人,其中有不少是回族、滿族、蒙古族、藏族、土家族等少數民族。手工坊自開班以來,社區各族居民每天都來到手工室內,圍坐在一起嘮著家長里短、編著手工作品,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
年逾六旬的全國最美家庭獲得者何雪紅作為手工坊“主心骨”,不僅傳授手藝,更積極傳播優良家風。平時,何雪紅在“何姨解憂直播間”中為廣大居民講述自己與家人的相處之道,通過線上直播引導廣大群眾用文化浸潤生活,讓好家風代代相傳。在手工坊里,她教大家制作工藝品,在手藝切磋中交流感情。
“大家在這里相互學習,既充實了日常生活,更讓不同民族居民的心緊密相連。”何雪紅一邊說,一邊擺弄起小小的鉤針。在她的教學下,一枚枚鉤針在大家的手中上下翻飛,五彩的毛線被鉤成漂亮的圖案,百合、向日葵、蓮花、石榴籽、月季、康乃馨、蠟梅等應有盡有。何雪紅細心地手把手教學,居民們不時交流討論,互相評價彼此的作品,分享創作的喜悅和收獲。
為了更好地服務轄區各族居民,利民社區還利用為民服務專項發展資金建成了“民族團結廣場”。廣場中間搭建了休閑桌椅,安裝了健身器材,長廊的立柱上彩繪了各民族風情。居民們說,這里不僅是各族群眾休閑娛樂的聚集地,也是化解矛盾、宣傳政策、凝聚共識的陣地。
“矛盾在長廊下化解,心與心的距離在議事中拉近。”“花匠手工坊里,大家用毛線鉤織出共同的幸福。”“社區鄰里節讓不同民族的居民越走越近。”……如今,民族團結的種子已在利民社區悄然生根,更在賀蘭大地生長出枝繁葉茂的共融之樹。(本報記者 范文杰)
編輯:實習生 徐曉會(輔導老師: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