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統戰時訊 民族宗教 非公經濟 中央社院 新的社會階層人士 黨外知識分子 涉疆涉藏

首頁>統一戰線>聚焦

澎湃新潮看“浙”里

2025年08月18日 09:08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編者按:經濟大省是我國經濟版圖中的重要支柱,是觀察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進程的重要窗口。民營經濟是浙江省發展的金名片,也是浙江省經濟的最大特色和最大優勢。今年以來,浙江省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制造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等產業增加值均保持兩位數增長,尤其代表世界前沿科技領域的企業頻頻破圈,讓世界目光持續匯聚浙江。如何積蓄“發展的優勢”?怎樣更好“挑起大梁”?本期繼續推出《黨外人士談民主黨派、工商聯助力“經濟大省挑大梁”》系列報道,邀請部分黨外人士暢談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如何助力“經濟大省挑大梁”。

風從東海來,潮起錢塘江。浙江——改革開放先行地之一、“四千精神”發軔地、“兩山論”的發源地、民營經濟強省、共同富裕示范區。2024年,浙江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突破9萬億元,增長5.5%,經濟運行呈現穩中有進、進中提質的良好態勢。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指出,浙江要在以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上走在前列。要把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整合科技創新力量和優勢資源,在科技前沿領域加快突破。

之江潮涌,再領風騷。在數字經濟與硬科技交織的新賽道上,浙江省正以“杭州六小龍”的崛起重新定義中國民營經濟創新圖景,在“量的合理增長”上走在前列,在“質的有效提升”上示范引領,在“服務國家戰略”上主動擔當,澎湃起高質量發展的“浙江加速度”。

本期受邀嘉賓

朱新力 全國政協委員、民革浙江省委會副主委

樓秀華 浙江省政協常委、民進浙江省委會副主委

丁列明 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浙江省委會副主委

本期主持人

本報記者 付振強 王慧文 修菁

360截圖20250818090209133

       話題一:以浙江的“穩”“進”“立”為全國大局多作貢獻

朱新力:“經濟大省挑大梁”不僅是經濟賬,更是政治責任。作為民營經濟大省和數字經濟先行地,浙江省始終在全國大局中擔當重任,對區域發展及國家戰略實施具有三重戰略意義:一是區域經濟的“穩定器”。作為長三角“金南翼”,浙江民營經濟占比超67%,產業鏈穩定對區域經濟基本盤形成強支撐;二是科技創新的“輻射源”。如杭州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集聚1200余家企業,之江實驗室突破智能計算芯片技術,這些創新成果通過長三角科創共同體向蘇皖滬溢出;三是戰略落地的“示范區”。作為共同富裕示范區,浙江省“擴中提低”改革為全國提供樣本,山區26縣發展經驗對中西部欠發達省份具有借鑒意義。浙江的擔當不僅關乎一域發展,更通過要素流動、技術溢出、制度示范,為國家重大戰略落地注入強勁動能,展現了經濟大省的格局與擔當。

樓秀華:“經濟大省挑大梁”,是必然,也是必需。經濟大省之所以是大省,必然在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等客觀條件上具備優勢,也必然具有敢為人先、開拓創新的主觀能動性。在國內外經濟形勢更趨復雜嚴峻的當下,浙江省更要發揮“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弄潮兒精神,擔負起經濟大省的使命擔當。

“經濟大省挑大梁”,是責任,也是機遇。對于浙江省來說,“挑大梁”意味著先走一步的勇氣、快走一步的決心,把握當下和長遠,在破解自身“成長的煩惱”的同時,更通過可復制的“浙江方案”服務全國大局。

浙江省“挑大梁”的重任,體現在區域輻射帶動上。作為經濟大省,浙江省在推動區域協作方面有不少成功經驗。如多年來持續唱好杭甬“雙城記”,推動杭州和寧波的錯位互補、共進共贏成效顯著。有利于進一步發揮區域輻射帶動作用,推動與周邊省份的產業協作不斷深化。

浙江省“挑大梁”的重任,也體現在全局擔當上。一直以來,浙江省主動服務和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主動把浙江工作放到服務全國一盤棋的大局中考量謀劃,為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作出了務實貢獻。

丁列明:“經濟大省挑大梁”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內外形勢復雜深刻多變的背景下,對經濟發達省份提出的更高要求。當前,宏觀政策繼續發力顯效,中國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但同時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經濟運行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基礎還不穩固,在這樣的關鍵時期,經濟大省必須發揮支撐和引領作用,通過優化營商環境、加強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升級等方式穩住經濟基本盤。同時,要在高質量發展中當好模范,著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未來產業前瞻布局。此外,經濟大省還需承擔更多社會責任,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穩定市場預期,確保民生福祉。“經濟大省挑大梁”不僅助力全國經濟平穩運行高質量發展,也將為全球科技開放合作和經濟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話題二: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浙江方案”

朱新力:浙江省作為中國經濟地理版圖上的“壓艙石”,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亮點頻現。

數字經濟領域,浙江省以“一號工程”擘畫數字藍圖,杭州作為“數字經濟第一城”,不僅孕育了阿里云、海康威視等全球領軍企業,更崛起“杭州六小龍”——聚焦于機器人、人工智能、游戲開發、腦機接口等領域的6家企業:游戲科學、深度求索、宇樹科技、云深處科技、強腦科技和群核科技等,構建起“金融科技﹢云計算﹢智能物聯﹢金融科技”的數字生態矩陣,城市大腦、工業互聯網等場景創新全國領先,數字安防、云計算等領域技術標準輸出全球。

此外,民營經濟中的“鏈主”企業裂變新質生產力,傳統制造借力“產業大腦﹢未來工廠”涅槃重生。如紹興柯橋紡織產業通過工業互聯網實現“千人千面”定制,寧波舟山綠色石化基地成為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煉化一體化項目,跨境電商綜試區年出口額超4000億元,義烏“世界小商品之都”向數字貿易樞紐轉型等,這些實踐印證,浙江省正以新質生產力重塑經濟地理版圖,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浙江方案”。

樓秀華:民營經濟是浙江省經濟的最大特色優勢,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必然要求。

浙江省始終以長期主義者的堅定,將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作為一項長期系統性工程。如杭州市作為浙江省創新發展的核心引擎,始終將激發企業科技創新活力作為重要抓手,這段時間以“杭州六小龍”為代表的新銳科技企業接連涌現,正為浙江省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鮮活實踐樣本。

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路徑,浙江省堅持將企業作為雙鏈融合的關鍵節點。如杭州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政產學研高效協同的創新體系,打通兩鏈融合堵點,在項目、平臺、基地等布局中,做到“能給企業的全部都給到企業”,大力推動企業小升規、規做精、優上市。目前,杭州市企業創新已形成3個“80%”和3個“90%”:80%的市重大項目由企業承擔、全社會研發投入約80%來源于企業、80%以上的研發人員集中在企業,技術交易額90%來源于企業、90%的研發機構設立在企業、90%以上的重大科技項目發明專利來源于企業。從企業需求出發,杭州還推動各類創新平臺載體協同聯動,縮短技術從實驗室到企業的距離。更大限度激勵人才創新創業,建立健全創新創業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讓更多企業在杭州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丁列明:浙江省是“四千精神”發軔地和民營經濟強省,民營經濟是浙江省最靚麗的名片。浙江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視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打造了全國首屈一指的創新創業環境,特別是近年把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舉全省之力加快建設創新浙江,強化對企業創新創造的政策支持,支持民營企業苦練內功、創新發展,發揮創新主體作用,不斷提高企業質量、效益、內在驅動力和核心競爭力,涌現出以“杭州六小龍”為代表的科技新突破,展現出創新創造的巨大能量。在醫藥創新領域,浙江省加快打造生命健康世界科創高地,出臺實施全鏈條支持創新藥械高質量發展政策,力度大、舉措實,非常有競爭力和吸引力,讓我們更有信心和動力加強醫藥創新,為浙江省在全國發展大局中“挑起大梁”多作貢獻。

話題三:在新質生產力賽道上鍛造“殺手锏”

朱新力:“經濟大省挑大梁”,科技創新是核心突破口。作為全國數字經濟高地,浙江省已培育出阿里云、海康威視等世界級科技企業,但“追兵漸近”,必須向科技創新“無人區”挺進。在落實國家重大戰略中,浙江省還應在科技、產業、深化改革、共同富裕等領域勇擔重責。

在科技創新與產業融合方面,建議可設立“基礎研究特區”,如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聚焦智能計算、生命健康等領域,可探索“揭榜掛帥”攻關機制,推動科研成果產業化。

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效顯著,但要素市場化配置尚需突破。建議試點“數據要素銀行”,推進土地、勞動力等要素跨省流動。自貿試驗區可探索“離岸創新”模式,吸引國際前沿技術項目,可聯合滬蘇皖共建“長三角創新共同體”,共享科研資源。推進“擴中提低”改革,如麗水“山”字系品牌賦能鄉村振興,湖州“生態價值轉化”機制拓寬“兩山”轉化通道,為全國提供可復制經驗。

浙江省要續寫“挑大梁”傳奇,各地市也需各展所長、協同發力。如杭州市著力打造全球數字技術創新策源地、寧波市推進建設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溫州市推動傳統產業“鳳凰涅槃”再造“溫州模式”、金華市借力打造全球小商品數字貿易中心,湖州、嘉興、臺州、麗水、衢州差異化突圍,各地市“各炒一盤菜”,共繪“之江新圖景”。通過科技創新鞏固浙江省數字經濟領跑優勢,在新質生產力賽道上鍛造“殺手锏”,為全國經濟轉型升級貢獻“浙江智慧”。

樓秀華:“經濟大省挑大梁”需要明確的目標、堅定的信心和卓絕的努力。

浙江產業基礎深厚、創新資源集聚,始終堅持以創新突破引領高質量發展、以改革攻堅構建開放新優勢、在共同富裕中先行探路,不僅在“量的合理增長”上走在前列,更在“質的有效提升”上有示范引領,生動詮釋了“重要窗口”的戰略定位,為全國發展大局貢獻了引領性、示范性的“浙江方案”。

以杭州為例,杭州市錨定全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創新活力之城的目標,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策源地、全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2025年,杭州市迭代升級“134X”工作體系,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全力實施“攀高、逐新、升級、重塑”四大行動,培育創新策源“國家隊”,下好教科人一體“先手棋”,當好科產融合“助跑團”,做大科技創新“主力軍”。

浙江省在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上,應繼續聚焦“先行先試”這一關鍵詞,大力開展前瞻性、系統性的探索。特別是在科技創新方面,要以“高能級平臺﹢高精尖技術”為突破口,前瞻布局科技力量,全面夯實新質生產力的底座支撐,以培育創新策源“國家隊”為目標,錨定高質量科技供給,在融入國家創新體系布局上展現更大作為。

新年伊始,“杭州六小龍”在全球互聯網刷屏。宇樹科技、游戲科學、強腦科技等成功吸引全世界目光。科技創新的濃厚氛圍、現象級新銳科技企業群體接連涌現,是浙江省繼續“挑大梁”的底氣所在。

今年浙江省新春第一會將2025年定義為“狠抓落實年”,全省上下大力倡導“六干”精神,腳踏實地、務實有為,靠實干出實績,用實力挑大梁。浙江省各地市也應立足各自特色優勢,既要發揮“單兵突進”的差異化優勢,又能形成“集團作戰”的協同效應,為經濟大省持續“挑大梁”提供堅實支撐。

話題四:助力浙江在“挑大梁”中展現更強擔當

朱新力:近年來,民革浙江省委會在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社會服務等領域持續發力:聚焦中共浙江省委改革部署,圍繞中國式現代化、開放強省、共同富裕等議題建言。民革浙江省委會發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作用,開展農創客、科技成果轉化等調研。整合“之江同心”系列平臺,深化參政議政工作機制。

聚焦數字經濟、民營經濟等浙江優勢領域,民革浙江省委會提交《關于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的建議》《促進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等提案,部分建議被納入省政府穩經濟政策包。針對專精特新企業融資難,推動建立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池,惠及企業超千家。“林下靈芝”、同心共富工坊等產業幫扶,打造“博愛牽手”品牌矩陣,深化“東遷西歸”等職教合作,重點聚焦“三農”等領域,民革浙江省委會持續建立省市縣三級聯動機制推動資源下沉。未來,民革浙江省委會將繼續發揮特色優勢,以“凝心聚力、助力改革、服務民生”為主線,全方位提升履職效能。

浙江省的發展實踐證明,唯有改革與創新并舉、量與質并重,方能在“挑大梁”中書寫共同富裕新答卷。當前,浙江省以“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決心推進轉型,法院系統通過司法創新護航產業升級——如破產審判助力“僵尸企業”出清,產權保護激發創新動能,數字經濟領域全國首案確立規則標桿。這些實踐印證了法治是經濟穩進提質的“壓艙石”。作為一名民革黨員,我也將繼續聚焦法治保障,建議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立法,為科技創新護航;參與民主黨派調研,為政策優化建言,助力浙江省在“挑大梁”中展現更強擔當。

樓秀華:一直以來,民進浙江省委會牢記“在正道上行”的政治囑托,堅持“立會為公,參政為民”的優良傳統,聚焦經濟社會的發展大局,找準履職服務的重心,在助力浙江省“挑大梁”上發揮了新時代高素質參政黨的擔當作為。

民進浙江省委會堅守參政議政的“生命線”,圍繞科技成果轉化,生育友好型社會建設,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助力浙江省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等提出了大量針對性的建議,僅2024年信息就獲得浙江省政協、浙江省委統戰部錄用76篇,以議政建言直通車形式報送多篇調研報告,2篇獲省委主要領導批示肯定。

民進浙江省委會聚焦共同富裕的主戰場,針對縮小“三大差距”,發揮民進主界別優勢,推出了“開明優學”“開明健康”“開明美美”等品牌項目,助力教育共富、醫療共富、文化共富。如在教育主界別,在景寧中學試點遠程幫扶中新增云和二中結對共建,持續推進與嘉善、黃巖、長興、江山等地合作項目,累計開展教學教研幫扶活動近20場。又如在醫衛特色界別,設立了“11·1”全省民進開明健康公益日,當日公益門診惠及群眾近千人次,線下義診服務群眾逾13000人,并在景寧畬族自治縣道化村設立“開明健康”驛站,探索以“互聯網﹢”技術打通醫療下沉“最后一公里”。

民進浙江省委會堅持以黨為師,將繼續緊扣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強化多級聯動、整合內外資源,建言獻策積極發聲,履職服務精準發力,唱響“守正創新、實干爭先”主旋律。

編輯:董雨吉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字幕 | 一级AV片久久精品 |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人妇视频黑白配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 日韩精品亚洲伊人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