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聚焦

熒屏上的民族記憶——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重點電視新作激發愛國熱情

2025年08月23日 05:34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新華社北京8月22日電 :熒屏上的民族記憶——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重點電視新作激發愛國熱情

白瀛、郭馨語

十四春秋,浴血奮戰;民族記憶,歷久彌新。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8月至10月,中央宣傳部、廣電總局開展電視作品展播活動。12部新創作的電視劇和紀錄片,以多元的敘事視角和求真的藝術表達,帶領觀眾穿越時空,重溫那段氣壯山河的民族史詩,在新時代激發愛國熱情,進一步弘揚偉大抗戰精神。

血肉長城:詮釋偉大抗戰精神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1935年5月,上海百代唱片公司錄音棚內,田漢聽著袁牧之、顧夢鶴等人的演唱,身體微微顫抖,眼中閃耀火花。

這是電視劇《陣地》中的動人一幕。作品以合理的藝術虛構,將觀眾帶回《義勇軍進行曲》首次灌制唱片時的場景,一首與時代共鳴的歌曲由此傳唱開來,激勵國人同仇敵愾、抵御外侮。

面對敵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對死亡的威脅義無反顧。本次展播的熒屏新作,生動詮釋著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淬煉出的偉大抗戰精神。

紀錄片《東北抗聯》回中國共產黨領導東北軍民,在殘酷環境中勇赴國難、堅持游擊戰爭的重大事件;紀錄片《臺灣光復80年》講述臺灣同胞英勇抵抗外來侵略,秉持“欲救臺灣,先救祖國”的信念,支援祖國抗戰……眾多作品通過中華兒女在大江南北投身救亡圖存的壯舉,展現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

展現吉鴻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的錚錚誓言、趙一曼“我的孩子要代替母親繼續斗爭”的臨終囑托、張自忠絕不改變的“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狼牙山五壯士”跳崖殉國的決絕、趙尚志誓死不降的大義凜然、戴安瀾“為國戰死,事極光榮”的赤膽忠心……紀錄片《正義之戰》等作品通過抗日英烈的悲壯史詩,展現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

講述佟麟閣與趙登禹在北平南苑的共同奮戰、“八百壯士”孤守四行倉庫的誓死抵抗、東北抗聯八名女戰士集體投江的巾幗悲歌、陳懷民等空軍勇士的血灑長空、楊靖宇胃中僅存枯草樹皮棉絮仍戰斗至死的錚錚鐵骨、劉老莊八十二勇士白刃戰的英勇無畏……紀錄片《山河銘記》等作品以志士仁人的英勇事跡,展現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

重慶大轟炸的慘烈與民眾的堅忍形成對比;延安成為抗戰文化的燈塔,怒吼出民族強音;高校內遷與故宮文物南遷,存續中華文明火種,培養出大批棟梁……紀錄片《勝利1945》等作品展現中國軍民不可征服的力量以及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我們想通過作品告訴觀眾,偉大抗戰精神從來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千千萬萬有血有肉的華夏兒女,在國難當頭時作出的生命抉擇。”紀錄片《勝利1945》總導演余季波說。

多元敘事:人性微光與國際視野

“別時容易見時難。分離廿一個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左權在犧牲前三天寫給妻子的絕筆信,讓觀眾觸摸到鐵血戰袍下的柔軟內心。

除了《勝利1945》《盧溝橋:我們的紀念》等作品涉及“左權家書”,紀錄片《家書——四萬萬人的抗戰記憶》更是全片聚焦“家書”這一題材,通過戰爭歲月中不同社會階層的家書展現個人的內心世界,讓觀眾體會真實的歷史細節。

不僅有戰爭的宏大敘事,多部熒屏新作或從人的內心和命運入手,或選擇文化等視角講述抗戰故事,展現出多元敘事的特點。

紀錄片《心安何處》以跟蹤拍攝的方式,記錄了日本遺孤在中國和日本的生活現狀,展現他們在戰爭結束80年后,仍在苦苦尋找內心深處那份難以企及的安寧。“我們將鏡頭對準日本遺孤群體,就是希望通過個體命運的悲劇,讓更多人了解侵華戰爭給普通民眾帶來的傷害。”《心安何處》總導演謝申照說。

電視劇《歸隊》講述一群與組織失去聯系的抗聯戰士和東北百姓,在絕境中憑著對戰友的承諾、對故土的眷戀和對勝利的信念,掙扎、尋找、犧牲、覺醒,最終完成精神與行動“歸隊”的故事。

“我們想要展現在戰爭這張巨網下,真實的人如何在恐懼中生出勇氣,在迷茫中找到堅定,在絕望里點燃希望,從而展現血與火中的人性微光。”《歸隊》導演臧溪川說。

當硝煙席卷華夏大地,文藝進步人士始終高擎文化旗幟。

教育家陶行知通過“巖洞教育”開展文化掃盲運動,音樂家張曙創作出一首首抗戰歌曲,茅盾寫就長篇小說《霜葉紅似二月花》,田漢的話劇《秋聲賦》感動無數觀眾,西南戲劇展覽會把“文化抗戰”推向新高潮……電視劇《陣地》講述桂林的“文化抗戰”故事,揭示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對凝聚民族精神的關鍵作用。

國際視野,是此次展播新作的又一鮮明特征。

記錄東北抗聯配合蘇軍反攻、中國軍人與“飛虎隊”并肩作戰等合作事例;回顧白求恩等國際友人獻身中國醫療事業等感人事跡;聚焦開羅會議、波茨坦會議、東京審判等重大事件……《山河銘記》《正義之戰》《勝利》等作品講述中國戰場的世界性貢獻,同時展現國際社會的對華支援,彰顯人類共同捍衛正義與和平的力量。

抗戰記憶不僅是歷史的回響,更是照亮未來的明燈。

在這些作品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段被定格的歲月,更是一種穿越時空的精神共振。這些作品之所以動人,正是因為它們將宏大敘事與個體命運交織,讓歷史不再是教科書上的鉛字,而成為可感可知的生命體驗。這種藝術化的歷史表達,恰是民族記憶最生動的傳承方式。

匠心求真:歷史與藝術的統一

抗戰題材電視作品,既是藝術作品,又是歷史教材。

本次展播的紀錄片中,《盧溝橋:我們的紀念》《勝利》等首次公開披露了大量來自中國、俄羅斯、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的歷史影像,包括毛澤東在延安的最早視頻、一二·九運動的現場畫面、趙一曼被捕后留下的原始檔案、沈忠明烈士的革命證書等。

“紀實影像不僅是歷史的保管箱,更是精神的播種機,讓我們在觸摸過往溫度的同時,將那份‘茍利國家生死以’的赤誠,轉化為今天砥礪前行的力量。”余季波說。

真實才能可信,可信才能共情,本次展播新作更加注重對真實的藝術追求。

電視劇著力塑造真實的人物,營造真實的場景。聚焦山東抗日根據地的《我們的河山》中,主人公展現出文弱、無畏、足智多謀等豐富的性格側面,并從青澀的青年蛻變為一名成熟的戰士;劇組大面積種植小麥,以精準呈現季節變化和收糧場景,用當年的技術方式燒制符合年代特征的墻磚,來模擬真實的城墻質感。

《歸隊》注重歷史細節還原,真實展現戰士啃樹皮、與狼搏斗、在冰天雪地中艱難生存等場景,甚至要求每一塊補丁的位置、每一道傷痕的形狀、每一件舊物的光澤,都嚴絲合縫地貼合角色的身份、經歷、所處的具體環境和戰爭摧殘下的狀態。

紀錄片則更多在史料挖掘和客觀呈現上下功夫。《臺灣光復80年》《正義之戰》等從國內外權威檔案館、紀念館、圖書館搜集史料,確保所述史實都有可靠來源。《勝利》《盧溝橋:我們的紀念》《山河銘記》《勝利1945》等,采訪眾多高齡抗戰老兵、英烈后代、戰爭親歷者及國內外專家學者,通過人物講述還原歷史細節。《心安何處》則力求客觀、平和、理性地講述日本遺孤個人和家庭的命運轉折,折射侵略戰爭的殘酷本質。

在追求真實感的同時,本次展播的多部作品,都適當運用科技手段,增強作品的藝術表現力。

《家書——四萬萬人的抗戰記憶》《東北抗聯》等運用AE特效、三維動畫、人工智能等技術,對盧溝橋事變、四行倉庫保衛戰等歷史圖片進行效果強化,對沒有原件的家書進行視覺化呈現,對宜昌大撤退、“紙片轟炸”等歷史場景進行生成再現,力求實現歷史真實和藝術表達的統一。

抗戰偉大勝利是不朽的豐碑,是民族命運的轉。在這些優秀電視作品中,探尋勝利的奧秘,思考歷史的演進,我們才能讀懂歷史這本最好的教科書,領悟到歷史給予的深刻昭示,獲得開啟未來的寶貴鑰匙。

精神的弘揚,離不開記憶的傳承。

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一段段感人的故事,將偉大抗戰精神形象化、生動化。這些飽含家國情懷的電視新作,必將喚起人們對歷史的銘記、對先烈的緬懷、對和平的珍愛,激勵人們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編輯:朱建華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观看 | 亚洲性爱在线免费看 | 亚洲中文字幕无线乱码 | 中文字幕特黄一级日本 | 亚洲美女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 日韩全裸美女1区2区在线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