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時政
第一觀察 | 讓“上海精神”持續照亮構建上海合作組織命運共同體之路
8月31日至9月1日,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將在天津舉行。
上合組織為何擁有如此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上海合作組織成立24年來,始終秉持‘上海精神’,不斷成熟壯大,煥發出強大生命力。成員國政治互信不斷加深,各領域合作結出碩果,成功走出了一條順應時代潮流、契合各方需求的區域合作道路,樹立起新型國際關系的典范。”
2001年6月,上海合作組織在黃浦江畔宣告成立,是首個中國參與創建、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這一新型的國際組織,創造性地提出“上海精神”,超越了文明沖突、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的舊觀念和搞“小圈子”的老范式,掀開了國際關系史嶄新的一頁。
“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20字的“上海精神”,既為上合組織24年的穩健發展和不斷成長筑牢了理念根基,更隨著時代變化而愈發彰顯其時代價值,為破解當下全球治理困境、彌合國際分歧、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著思想啟示。
如今的上合組織,已從6個創始成員國發展成為覆蓋亞歐非三大洲26個國家的“大家庭”,成為人口約占世界一半、經濟總量約占全球四分之一的重要國際組織。2024年7月,首次以“上海合作組織+”的形式在阿斯塔納舉行峰會,
更廣闊的“朋友圈”,意味著更大的國際責任。在當前世界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世界分裂和對抗風險加劇的背景下,上合組織如何扛起新的時代使命?
從倡導成員國秉持發展觀、安全觀、合作觀、文明觀、全球治理觀“新五觀”,到提出建設團結互信、和平安寧、繁榮發展、睦鄰友好、公平正義“五個共同家園”……
誕生于冷戰陰霾未散背景下的上合組織,自成立之初就承載著彌合區域分歧、推動共同發展的各方期待。當輪值主席國的接力棒第五次傳到中國手中,世界對上合組織“中國年”將取得哪些成果翹首以盼。
去年7月,中國正式接任上合組織輪值主席國。以“弘揚‘上海精神’:上合組織在行動”為口號,中國實施完成100多項主席國活動,推動上合組織在議事機制、合作模式、常設機構等各方面改革創新。
“牢記成立初心,做‘上海精神’的火炬手”“回應人民期待,做深化合作的行動派”“擔當時代使命,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篤行者”——2025年7月15日,
在即將舉行的天津峰會上,
峰會的一系列重要成果令人期待:
“中國愿同各成員國一道,以今年天津峰會為契機,做實做強上海合作組織,展現新發展、新突破、新氣象。”這是一個胸懷天下的大國的自信承諾。
從黃浦江畔到海河之濱,24載風雨兼程的上合組織,將以天津峰會為新的起點,在“上海精神”指引下,朝著構建更緊密命運共同體的目標闊步邁進,為動蕩變革的世界注入更多確定性,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大“上合力量”。
策劃:丁錫國、鄒偉
主編:楊依軍、邵香云
主筆:溫馨、陸君鈺、李鯤
視覺:張惠慧、高松齡
新華社國內部、天津分社聯合制作
新華社第一工作室出
編輯:朱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