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與委員同訪·看今昔巨變

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國歌墻——

聆聽白山黑水間的歷史回響

2025年08月26日 08:28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肖迪委員(右)在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國歌墻前清唱《義勇軍誓詞歌》。

肖迪委員(右)在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國歌墻前清唱《義勇軍誓詞歌》。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遼寧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內,一面長8米、高4米的國歌墻赫然矗立于展廳內,1935年版的《義勇軍進行曲》曲譜與抗日英雄群體浮雕像鐫刻其上。每當觀眾走近這面墻,莊嚴而激昂的國歌聲就會從這里傳來,仿佛將人們帶回那段熱血沸騰的抗戰歲月……

1931年9月18日22時20分左右,沈陽城原本平靜的夜空被一聲沉悶的爆破聲劃破——日軍蓄謀炸毀南滿鐵路柳條湖段路軌,隨后反誣中國軍隊所為,借此向遼寧北大營發起進攻。

這一聲炮響,揭開了中國人民十四年抗戰的序幕。

“遼寧是抗日戰爭的起點,而義勇軍作為人民自發組織起來的反帝愛國武裝,正是在遼寧率先舉起了反抗日軍入侵的大旗。”站在莊嚴肅穆的國歌墻前,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社教部副主任季寧對記者說,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就是以九一八事變后中國人民保衛家園、抗擊日本侵略者為背景,以東北抗日義勇軍的形象事跡為原型創作的。

九一八事變后,不甘淪為亡國奴的東北民眾拒絕執行國民黨當局發布的“不抵抗”命令。在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的領導與協助下,自發組建起的義勇軍、自衛軍、救國軍等抗日武裝,統稱東北抗日義勇軍。他們用簡陋的大刀長矛對抗敵人的機槍大炮,用血肉之軀鏖戰全副武裝的侵略者。

“義勇軍戰士們的戰斗熱情恰似燎原之火,迅速燃遍了東北的林海雪原。”季寧介紹,1932年,遼寧抗日義勇軍已經發展成了58路軍,總人數超過20萬。據義勇軍史著名研究者孔令波先生考證,東北抗日義勇軍在1932年夏秋之際發展至鼎盛,總人數為55萬人左右。

從遼河兩岸到松花江畔,從長白山到興安嶺,抗日義勇軍的足跡遍布東北的白山黑水。“遼寧抗日義勇軍的抗戰歷史,奠定了國歌的詞曲架構與基調,義勇軍的愛國主義精神更是為國歌創作提供了靈感。”原遼寧省政協文史委副主任趙杰介紹。

九一八事變后,東北地區相繼淪陷。為抵抗日軍入侵,遼寧抗日義勇軍的戰斗異常艱苦。為激發戰士們的抗戰熱情,一首首激昂的軍歌與一篇篇熱血的誓詞應運而生。“‘起來!起來!不愿做亡國奴的人們’,這句話來源于遼寧黑山人‘老梯子’高鵬振組織的‘東北國民救國軍’誓師抗日時宣誓的誓詞,與《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十分相似。此外,遼寧清原孫銘武、孫銘宸等人組織的血盟救國軍所唱《血盟救國軍軍歌》的歌詞,以及本溪桓仁民眾自衛軍《告武裝同志書》中的部分表述,也都為《義勇軍進行曲》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語料素材。”趙杰表示,上海慧沖影片公司曾于1933年2月赴熱河東北義勇軍駐地,拍攝抗戰紀錄片,遼寧義勇軍奮起抗日的戰績和長城抗戰的悲壯場面,激發了田漢和聶耳的創作激情和靈感,孕育了《義勇軍進行曲》的誕生。“所以說,遼寧是當之無愧的新中國國歌素材來源地。”

如今,先輩們不屈外侮的抗戰精神已凝結為國歌墻上的斑駁曲譜,無數觀眾在此駐足聆聽。一面國旗墻,仿佛一條時間紐帶,連接起了往昔的硝煙與今朝的和平。鮮為人知的是,這面國歌墻的落成,正是源于遼寧省各級政協的大力推動。

“1998年,遼寧省政協八屆一次會議結束不久,時任省政協主席孫奇就專門作出指示,要把義勇軍和遼寧抗戰這一重大專題任務抓好,并將其列為八屆遼寧省政協文史委員會的主要調研題目。”趙杰表示,通過實地考察調研,委員與專家學者注意到,關于義勇軍在遼寧地區抗日斗爭紀念設施的建立,缺少在全省范圍內的整體構想與規劃,尤其是遼寧文化建設與國歌的聯系,一定程度削弱了內在意義的發揮。

在充分挖掘史料、實地論證的基礎上,2000年,趙杰與其他9名省政協委員一起,向省政協提交了《關于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建立“國歌墻”,提高精神文明水平》的提案,該提案也被評為省政協優秀提案。

2001年,適逢九一八事變爆發70周年暨義勇軍創建70周年之際,國歌墻于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正式落成。“國歌是國家的驕傲,更是國家的象征。”趙杰感慨道,“每當國歌響起,身為政協人,想到自己曾為弘揚國歌精神盡了一點綿薄之力,內心還是十分自豪的。”

在國歌墻前,遼寧省政協委員、沈陽師范大學教授、梅蘭芳藝術研究所所長肖迪飽含深情地為我們清唱起了《義勇軍誓詞歌》。她深有感觸地說,文藝作品與時代緊密相連,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作為一名遼寧省政協委員,保護抗日義勇軍文化遺產、弘揚民族精神,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肖迪表示,將進一步挖掘抗戰英雄事跡,并將其與京劇這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合,創作更多愛國主題的文藝作品。“我們要用鮮活的英雄人物故事拉近與青少年的距離,讓紅色血脈永續流淌,讓偉大抗戰精神代代相傳。”(本報記者 邢佳璐 李敏杰 徐康輝 滿達呼)

編輯:李敏杰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午夜久久精品福利 | 野狼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体桃花网 | 亚洲欧美在线一级二级观看 | 亚洲国产午夜网站在线 | 久久免费精品视频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