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圖國企民企·圖
P2P現熟人借貸模式 社交金融能否走遠
新華社電 近日,有關P2P(網絡貸款)平臺借貸寶“拉好友返現金”活動是否合理的爭議,將眾人的目光引向一個嶄新的P2P細分領域——熟人借貸,也就是利用社交關系發展債權關系。記者調查發現,目前此類平臺剛剛起步,發展前景仍有待觀察。
借貸寶是國內私募機構九鼎投資的平臺,今年6月上線,近日宣布獲得20億元融資。該平臺于8月8日推出“拉好友返現金”的營銷活動,被網絡輿論質疑違規。在業內人士看來,決定借貸寶生死的并非營銷手段,而是其熟人借貸的商業模式是否成立。
目前,除借貸寶,支付寶、熟信等互聯網金融平臺也開始涉足熟人借貸P2P,借貸模式主要有匿名和實名兩種。總體看,這些平臺均是試圖通過網絡的熟人關系實現直接、小額的金融信貸交易。
借貸寶和熟信的特點是“匿名”。借貸寶主打熟人“單向匿名”借貸——借款人實名、出借人匿名,即用戶A在朋友中發起借款,朋友可以看到是A在借錢,B決定借給A,但是A并不知道是B出的錢。
打“熟人借貸”的平臺,借款金額、利率上限千差萬別。有的個人單筆借貸上限是8萬元;有的個人單筆借貸上限是10萬元。客服表示,建議年化利率不超過銀行同期基準利率的4倍。
記者發現,熟信、借貸寶等產品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難以吸引用戶,而用戶不足的直接后果就是無法讓已注冊的用戶獲取熟人關系,自然難提熟人借貸了。熟人借貸模式的另一挑戰是風控。互聯網研究機構易觀國際分析師馬韜表示,社交金融功能能否發揮出來,也要看平臺風控能力的“硬功夫”。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P2P 私募 借貸寶 熟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