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縱議縱議

從家風到家庭文化建設

2014年04月24日 09:13 | 作者:李漢秋|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從傳統看,西方文化重宗教,中華文化重人倫;西方人提到信仰,一般指宗教信仰,儒家提到道統,重在綱常倫理。(最明顯的物態表現如:西方的村鎮設教堂,我國傳統的村鎮有祠堂。)今天我們建設自己的信仰體系,應當把重振倫理道德中的美德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重振美德,第一要續根脈,按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說,“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精髓”,必須續上這個“固有的根本”;第二要接地氣,必須從百姓的日常美德抓起,“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對于這兩點,家風都是極好的契合點、切入點,是極好的抓手。我們要通過喚醒家風的記憶,激活傳統美德的基因;通過現代家風的建設,賡續優秀的文化傳統。

  首先要喚醒家風的記憶,梳理和總結優秀家風的傳統。這至少有三大方面:一是歷代賢門世家的家風家教遺產,例如孔子世家、孟子世家、包公家訓、朱柏廬治家格言乃至曾國藩家書等等,都應當“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如包拯的家訓“后世子孫仕宦,有犯濫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若孫也”,至今仍擲地有聲。

  二是近現代革命家庭的家風家教。革命志士為國家為民族、為真理為信仰,留下寶貴的風范,理應世代傳揚。

  三是普通百姓家庭的家風家教,這不一定有文字記載,但卻確實普遍存在于現實日常生活中,不提醒還不一定被覺察。這就需要喚醒,需要發掘,需要征集整理。

  其次要繼承和建設家庭文化載體。中華民族的家教文化非常發達,家訓、家誡、家規、家范、家法、家制、家矩、家儀、家禮、家令、家訂、家約、家言、家誥、家書、弟子規、誡子書、治家格言等等,連類而及詩歌書信箴銘短文,載體繁多,需用心梳理總結。

  據我觀察,現在校園文化、企業文化漸已開展,家庭文化建設需迎頭趕上。家庭不僅是嬰幼兒的第一所學校,而且是全天候的學校。現代心理學已證實,嬰幼兒的早期記憶影響一生一世。這正合我國的俗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童的生活天地主要是家庭,2011年公布的未成年人犯罪情況年度報告說,未成年人犯罪最重要的原因是家庭環境、家庭教育。北京等地的統計都表明,七成以上未成年犯來自問題家庭。

  好家庭是孩子的天堂,好家風是優良生態環境,好家教是優良精神滋養。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何使年輕的父母樹立起以德育子的觀念,是當下的迫切需要。我們提倡要把母愛落實到母教上,以孟母教子的精神激勵當今的為人父母者,每年許多地方評選“當代孟母”、“十佳賢母”等等,作為建設中華家庭文化的推進器。同樣我們希望傳統節日都充分發揮人倫教化的功能,成為家庭文化建設的載體。

  (作者系十屆全國政協委員 李漢秋)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家風 家庭 文化建設 家教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思思久久96热在精品 | 亚洲国产原创AV在线播放 | 色9月婷婷A级 | 在线精品亚洲精品 | 亚洲精品福利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无线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