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調研調研
陜西省政協醫衛體委創新形式調研農村食品安全
帶著快速檢測儀器來一次“明察”“暗訪”
———陜西省政協醫衛體委創新形式調研農村食品安全
農貿市場、食品作坊、小商店、路邊餐館、農家樂……調研組走在鄉鎮間,這是一次“明察”,卻被委員們不自覺地稱做是“暗訪”。8月19日至22日,陜西省政協醫藥衛生體育委員會組織委員和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就全省農村食品安全問題在商洛、咸陽兩市進行調研。
農村食品安全是個老話題,此次調研卻讓委員們耳目一新。特別之處不僅是率隊的省政協副主席馮月菊一再強調不要事先安排,調研組甚至經常隨機停車進店察看,了解“原汁原味”的農村食品安全情況;更在于調研組還邀請專業人士,攜帶了快速檢驗檢測儀器,對有疑問的農產品、食品進行現場檢測。
“你從哪里進的貨,進貨臺賬能不能讓我們看看?”
“小朋友,你和同學會不會經常買校外小攤上的食品?”
“查查這些蔬菜的農藥殘留,肉里含不含瘦肉精?”
“哪類蔬菜在哪個季節的不合格檢出率會高一些?” ……
一路上,調研組在看、在問、在測,也在認真聽取著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的解答。
“在我們檢測的60多個樣品中,絕大多數都是合格的,只有極個別存有質疑,需要再到有資質的檢測機構去復核。”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任彥保公布的最終檢測結果讓委員們吃了顆“定心丸”———農產品、食品市場總體讓人放心。
但是針對發現的農家樂存在“一把刀切到底、一個案板用到底”生熟不分、小超市散裝食品銷售缺少防蠅措施等問題,委員們認為還需進一步完善監管體制、加大宣傳培訓力度、加強檢驗檢測能力、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
“不是貼了生食、熟食的標簽就行,不僅要這樣做,還要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李紅宣委員呼吁,對小作坊、小餐館操作人員的培訓工作要落到實處。“你看吧,我也不知道合格不合格。”當劉玉鳳委員聽到一攤販主這樣說時,她也認為對攤販進行定期培訓十分必要,她還建議通過加大專項整治力度,實現以點帶面的作用。而王越群委員則建議,要把工作向盲點推進,把重點放在邊遠鄉村,放在那些知識缺乏、年齡較大的人身上。
需要重點關注的還有孩子,“不要讓農村小學生成為偽劣食品的受害者”。省政協醫衛體委主任李榮杰建議,要加強對流動商販的監管,現在大量的“三無”產品在學校門口賣給了孩子,應該進行重點整頓。李榮杰還強調,解決食品安全問題要完善監管體制,落實監管責任,嚴控不合格食品流進市場;加強食品安全的科技支撐;實現全社會廣泛參與、共同監管的局面。冀平委員建議,要多設立一些檢測平臺,監管的本身也是一種宣傳。
盡管調研組所到的鄉鎮目前都已設立了食品安全監管機構,可依然存在人力、財力不足的問題。為此,多位委員建議要創新機制,聘請一些有熱情、有能力的群眾當協管員。此外,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食用農產品監管處處長張紅晨委員還結合自身工作,建議在縣級設立食品檢驗所,為鄉鎮執法人員配備快速檢驗檢測設備。
“帶著檢測儀器調研,數據更扎實,結論更科學。”返程途中,委員們對此次調研津津樂道。
編輯:劉愛梅
關鍵詞:食品 調研 安全 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