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主席日志主席日志
視頻:王欽敏稱非公有經濟發展的法制環境需改善
“2014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發布會于8月18日在北京召開。上圖為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王欽敏。(圖片來源:新浪財經 梁斌 攝) “2014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發布會于8月18日在北京召開。上圖為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王欽敏。(圖片來源:新浪財經 梁斌 攝)
新浪財經訊 “2014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發布會于8月18日在北京召開。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王欽敏稱,非國有經濟發展的法制環境將進一步改善。
王欽敏稱,市場經濟本身就是法制經濟,只有在法制的框架內,市場才能有序的運行。因此,遵紀守法是對企業最有效的自我保護,將企業的經營管理和公關行為全部讓度,是企業健康發展的根本保障。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將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問題,可以預見,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斷推進,特別是建設法制中國的穩步發展,非國有制經濟發展的法制環境將進一步的改善,違法的成本也將會越來越高。希望大型民營企業學法、知法、守法,學會約束自己,規范自己,把握自己,努力成為恪守法律的模范。
以下為演講實錄:
王欽敏:各位企業家朋友,各位來賓,同志們,首先我在這里代表全國工商聯向參加這次會議的企業家代表、新聞媒體和各界人士表示誠摯的歡迎,向入圍2014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制造業500強和服務業100強的企業表示熱烈的祝賀。
剛才幾位嘉賓分別圍繞著這次的主題“深化改革、轉型升級、促進發展”做了很好的演講,我很受教育,很受啟發。這次發布會同時已經成為了我們展示、分享、總結并分析民營企業發展動態的一個平臺。也是500強企業互相交流溝通、促進健康發展的盛會。下面我想就大型民營企業的作用,發展方向和應該擔當的責任三個方面談一點看法。
第一民營企業500強是中國民營經濟的引領者和示范者。
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推動力量,在支撐增長、促進創新、擴大就業、增加稅收等方面都處于重要的作用。
一是穩增長的作用突顯。2013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門檻同比提高了17.4%,資產的總額達到了11.02萬億,戶均增長達到了21.2%,這個數據很不簡單。500強企業的收入總額達到了13.21萬億元,占當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12.84%。500強實現利潤的總額達到了6504.9億元,占當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的10.35%。值得注意的是,在2013年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部分行業和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的情況下,民營企業500強的營業收入仍然保持營業收入實現同比增長19.2%,對我國的經濟增速保持在合理區間做出了貢獻。
二是投資成效顯著。2013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固定資產投資合計2.06萬億元,新增達到3386億元,同比增長達到18.58%,比上年提高了10.92%。反映了大型民營企業的投資意愿提升。隨著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持續發布,500強企業日益受到了地方政府的重視,2013年,由全國工商聯主辦或者參與主辦的大型經貿活動有18項,在活動中,民營500強企業都成為了招商重點,體現了500強企業在擴大民間投資方面的引領作用。
三是對稅收和就業的貢獻在繼續加大。2013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交稅總額達到了4744.32億元,同比增長了9.4%。員工人數的總數達到了739.17萬人,比上年增加了63.47萬人。這表明了500強企業在促進就業方面的提升。除了這些貢獻,500強企業還影響到了擇業人群的就業意向,同時500強企業對于科技型企業的投資和并購日益活躍,帶動了一大批大學生和就業人群在選擇自主創業。
四是調結構。科技創新和跨國經營取得了新進展。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當中,制造企業的數量從上年的303家減少到299家,服務業的地位得到了增強,這是反映了新型工業化的一個發展結果,500強企業的產業結構出現了變化,研發投入達到了1749.36億元,占全國研發經費支出的14.69%,比上年提高了39.5%。科技創新已經成為了這一批500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比如說華為,2013年研發費用支出達到了306.72億元,一個企業300多億元,占企業當年營業收入的12.83%。研發人員達到了7萬人,占公司總數的45%。截止到2013年底,華為累計申請國家專利44168個,外國的專利申請累計達到了18790余件,所以累計共獲得專利授權36511件。民營企業500強共實現海外收入1507.6億美元,比上年增加了21.78%,累計海外的投資額達到了165.86億美元,成為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重要力量。剛才大家也講過了,實際上去年民營企業在海外的投資比重占到了54.3%,已經過半。
從上述四個方面來看,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不愧為中堅骨干,希望通過這個榜單,大家認識到對于民營企業的重要意義,認識到民營企業對于廣大中小微企業的引領和示范作用。在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的引領下,更上一層樓,再立新功。
第二創新驅動是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階段大型民營企業發展的方向。
一是從國際來看,科技創新引領著產業革命。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新一輪的科技創新驅動產業變革和經濟結構調整。信息、能源、生物、材料和先進制造等領域的技術創新和融合發展帶來了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大調整,進而帶動了全球產業分工格局和力量對比的變化。面對科技創新發展的新趨勢,各國都在尋找科技創新的突破點。科技創新已經成為國際競爭的制高點,我們在這場科技大賽當中不能落后,要搶抓機遇,敢闖敢試,主動轉型。必須加快從要素和投資規模拉動發展之下,變為創新驅動發展為主。當前從總體上看,我國自主創新的原創力量不強,關鍵領域的核心技術還受制于人,格局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大型民營企業作為企業技術創新主體的重要方面,必須緊緊抓住新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難得的歷史機遇,在技術創新上有更大的作用。
二是從國內發展現狀來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了轉型發展的新常態階段,在錯綜復雜、曲折坎坷的國際經濟復蘇緩慢的情況下,我國經濟運行中周期性的因素和結構性的因素相互交集,特別是經濟發展要素、環境的變化和經濟發展速度的轉化,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的陣痛,以及前期高速發展的產能過剩和消化,三者疊加使我國經濟從過去2兩位數超高速的增長,轉為7.5%左右中的高速增長,并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新常態。
國家的創新發展,不僅僅是科技創新,還包括體制和機制的創新。在新常態環境下推動發展,從根本上需要向改革要動力,向結構調整要助力,向民生改善要潛力。黨和政府審時度勢,準確的把握改革和發展、穩定的平衡點,近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的平衡點,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著力點,經濟社會發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結合點,制定了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經濟工作的總基調。在建立經濟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的同時,繼續堅持和完善定向的調控,精準發力。激活力,把該放的權放到位,讓市場主體真正的放開;補短板,把該做的事做好,增加公共產品的有效供給;強實力,把該給的政策給足,夯實發展的微觀基礎。
中國經濟發展的升級版,最終靠的還是實體經濟,今天大家都做了非常好的發言。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新常態時期經濟轉型升級,歸根結底要靠企業,所以民營企業家是改革開放政策的參與者和受益者。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更應該勇于承擔,有定力,成為成熟的改革推動者。各500強企業要積極的應對生產要素的困難和挑戰,努力的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提高勞動效率,勞動成本提高了,現在企業的發展方向就是提高勞動效率和產品質量,改進管理機制和營銷模式,開拓國內外兩個市場,取得好成績。今天復星代表的發言對我很有啟發。我相信隨著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和更好的發揮政府的作用,中國經濟一定會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功轉型,實現突破。
編輯:劉愛梅
關鍵詞:企業 民營企業 創新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