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觀察 觀察

城市青年住房焦慮:買房啃老“返貧” 租房不堪奔波

2014年05月27日 12:46 | 來源:半月談
分享到: 

  住房成財富身份地位的象征 已影響青年婚育

  “如果中國的年輕人都為住房焦慮,哪里還有夢可言?讓年輕人敢于追夢,敢于圓夢是我們的初衷。” 青年問題專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廉思教授指出。

  他認為,各大城市的房地產價格在近年來不斷攀升,導致當前中國城市青年住房面臨著住房的擁有、支付和租房等三大現實困境。

  首先是供需失衡所導致的住房擁有困境。很多城市的住房市場都面臨著供需失衡的情況,住房進而成為一種稀缺性資源,房產也因此被賦予了更多的投資屬性,使原本失衡的供需關系更加復雜化。

  其次是房價畸高所導致的支付困境。城市青年住房問題的實質是住房支付能力不足,就是購房能力的顯著不足和租房能力的隱性不足并存,而且隨著通貨膨脹和房價的持續走高,青年住房支付能力總體上存在著下降風險。

  再次是房源空置所導致的租房困境。既有研究和調查數據表明,我國各大城市都存在房屋空置問題。空置的住房更多地被當作保值增值的投資品,其資產屬性突顯,而實際供人居住的實用價值則相應弱化。住房在銷售后長期無人居住,即沒有快速進入二手房交易市場進行產權流通,也沒有進入租房市場進行使用權流轉,造成了房源的閑置與浪費,惡化了供需關系,導致了青年租房困境的出現。

  廉思認為,住房的符號價值越來越明顯,它已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居住場所,而是一種投資品,還是財富、身份以及社會地位的象征。是否擁有自有性住房對城市青年的社會經濟地位有著明顯的影響。在城市青年中,是否擁有房、擁有什么樣的房、是否在租房、租住在什么樣的地段、租住在什么樣的小區等一定程度上反映著城市青年的不同身份,這種住房身份也成為一種劃分社會群體的標志。伴隨著房價的持續走高,這種住房的身份化象征也越來越明顯。

  調查顯示,隨著城市青年在城市中的發展,部分人會很明顯感覺到來自所居城市的排斥。而住房則是這種城市排斥的主要力量,對城市青年的住房選擇以及遷移性決策有著非常大的影響。部分沒有購房或者沒有能力購房的城市青年會心理上產生“自卑感”與“漂泊感”,感到自己遭遇了有房朋輩群體甚至整個城市的排斥,呈現出較低的“融入”水平。因住房導致的城市排斥現象日益成為城市青年住房問題解決過程中所必須迎接的新挑戰。

  如何解決城市青年租房住房難題?

  租房已成為多數青年在京生活的一個必經階段,且多數青年對于政府解決其租房困難抱有極大期待。

  專家建議,利用房源以房管人、以房留人。調研發現,目前租房居住的青年,如40歲后仍無法在北京租住或購買到穩定的居所,這部分人群中超過七成會選擇離開北京,即便在工作穩定的黨政機關,比例也在57%左右。這一方面突顯了住房對于青年群體的重要意義,另一方面也啟發社會管理者,可以利用住房資源的分配與保障,實現“以房管人、以房留人”的目的,從而起到“留住人才,分流人口”的功效。

  同時,幫扶政策應設計退出機制。工作不滿5年的青年,單位福利相對較少,若獲得的家庭支持有限,只能依靠租房在京居住。這部分群體應成為政府重點服務與關懷的對象。但這種幫扶并非終身制,還應考慮到隨著收入的增加,其住房困境會有所改善。因此幫扶政策應設計退出機制,保證在既有資源總量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擴大政策惠及人群,避免資源浪費。

  可在高新園區建青年公寓,留住人才。專家提出,考慮到北京發展高科技產業的規劃,還可以通過在高新園區興建青年公寓,為高科技企業員工提供房租補貼、住房保障等措施,留住所需要的高層次人才,避免其因過高的生活成本離開北京,預防青年人才大量流失。

  無錫市提供了很好的經驗。2012年,無錫推出“大學生租房政府補貼”政策,不限青年戶籍,具體標準為博士每人每月800元、碩士每人每月600元、學士每人每月500元,兩年內,只要沒有與初次就業的單位終止或解除勞動合同,就可以一直領取租房補貼。

  另外,還要監管租房合同中的霸王條款。針對七成多青年遭遇過的租金隨意上漲、租房權益受到侵害等問題,專家建議,大力整頓房屋租賃市場秩序,加大對租房中介機構的監管力度。監管重點應包括:中介機構資質與準入門檻、租房合同中的霸王條款、中介機構及個人房東違約處罰、網絡虛假租房信息發布等,實現房屋租賃市場的良好運作。

編輯:顧彩玉

關鍵詞:啃老 焦慮 生活質量 住房 青年 租房 城市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婷婷色五月另类综合 |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青青 | 亚洲欧美日韩αv在线电影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久久精品色婷婷国产福利 | 亚洲欧美动漫传媒国产日韩 |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