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聚·焦點聚·焦點

《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的背后:政府發力建設透明誠信的市場秩序

2014年09月02日 08:51 | 作者:李彬 | 來源: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繼工商注冊登記認繳制之后,國務院近日公布了《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從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條例》最大亮點是廢除年檢驗照制度,確定建立企業年度報告公示和即時公示制度,建立政府部門企業信息公示制度及信用約束機制,同時提出設立抽查制度和經營異常名錄、嚴重違法企業名單制度。

  “與年檢相比,年度報告制度是顛覆性的。企業信息公示制度的核心在于提高政府監管效率,抓住維護市場交易安全的‘牛鼻子’,意味著我國將從主要依靠行政審批管企業,轉向更多依靠建立透明誠信的市場秩序來規范企業。”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他認為,《條例》在放寬年度報告制度的同時,需要進一步強化市場主體責任,在簡政放權的同時還要做好監管。

  而在《條例》公布后,8月27日,國家工商總局正式發布《企業公示信息抽查暫行辦法》、《企業經營異常名錄管理暫行辦法》和《工商行政管理行政處罰信息公示暫行規定》等一系列配套文件,為落實10月1日即將施行的《條例》提供了“操作指南”。

  “三級”企業信用約束機制改革

  “《條例》從法理層面規定企業必須公開相應的信息,讓企業信息公開化、市場化、制度化,這是建立市場誠信機制的基石。”

  “《條例》中廢除了年檢驗照制度,從操作流程上看企業獲得了便利,但企業自身的責任意識卻加大了,企業的各種信息肯定不能‘弄虛作假’了,一旦信息公布,將直接關系到企業的誠信和市場口碑。”北京海淀區某信息科技公司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條例》從法理層面規定企業必須公開相應的信息,讓企業信息公開化、市場化、制度化,這是建立市場誠信機制的基石。”在劉俊海看來,以往,由于缺乏明確的法律規定和標準,企業什么信息應該公開、公開到何種程度,以及不公開甚至故意隱瞞關鍵信息該承擔怎樣的責任,都缺乏規法和約束。這種狀況不利于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的形成,并可能對現有的公平市場環境形成損害,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負面效果。

  此次公布的《條例》中,雖然不再依靠傳統的行政處罰手段,但對不按照規定公示信息的市場主體,更加注重運用信息公示、社會監督等手段強化對企業的信用約束。

  《條例》明確規定建立“三級”企業信用約束機制:第一,設立經營異常名錄制度,將未按規定履行信息公示義務或者公示信息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企業載入經營異常名錄,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提示風險。第二,設立嚴重違法企業名單制度,將超過3年未按規定履行公示義務的企業列入嚴重違法企業名單向社會公示,對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采取約束措施。第三,建立企業公示信息抽查制度。

  事實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已經明確提出,要堅持放管并重,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對違背市場競爭原則和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企業建立黑名單制度,讓失信者寸步難行,讓守信者一路暢通,讓市場主體不斷迸發新的活力。

  “企業信息公示是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一種成本低、效果好的方式,可以真正實現‘讓誠信企業脫穎而出、失信企業寸步難行’。”對此,劉俊海表示,這個制度一方面可以預防企業失信,倒逼企業誠實守信、慎獨自律;另一方面,如果企業出現不誠信行為,其他企業就可以選擇不與其開展交易,必須進行交易的,也可以索要相應的抵押、質押等擔保,提高失信企業的違約成本。

  他認為,當前,國家明確提出了建立社會信用體系的目標,關于個人信用體系建設,近兩年來已有很多措施出臺,而這部《條例》則是對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一個細化。

  企業信息公示制度讓企業違法、違規成本將空前提高,不過,《條例》也并非要對所有違法企業“一棒子打死”,而是引入信用修復制度,鼓勵企業重塑信用。

  《條例》中規定,企業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的事由自列入之日起3年內消失的,可以申請恢復正常記載狀態;自被列入嚴重違法企業名單之日起滿5年未再發生相關違法違規情形的,由工商部門移出嚴重違法企業名單。

 

相關鏈接:

 

李彬:信息公示助推企業誠信體系建設

 

葉林:建立企業年報公示制度是推進政府簡政放權的重大舉措

編輯:羅韋

01 02

關鍵詞:企業 信息 制度 市場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v在线播放 | 久久伊人精品青青草原日本 | 亚洲精品五级在线 | 亚州精品自在线拍视频播放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综合a | 色色影院官网综合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