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證券時報:五大維度把脈中國經濟走勢
隨著二季度接近尾聲,中國經濟進入年中盤點時段。在新常態下的2015年中國經濟前半年成績如何,下半年將呈何種走勢,成為關注的焦點。
讀懂這些,需要多角度觀察。我們不妨從經濟增速、房地產、調結構、國企改革、地方債五個角度來看待中國經濟前半年的變化,并對下半年的走勢作出前瞻性展望。
從觀察到的五個角度來看,中國經濟形勢正處于分化調整中,一批新產業、新業態、新主體正在加快孕育,經濟的新動力在加快成長。
當然,轉型非一日之功,漫長而艱巨。在這個過程中,尤須保持信心和定力,面對風險挑戰,迎難而上,不斷釋放中國經濟潛在的活力和動力,才能真正實現行穩致遠。
維度一
經濟增速
上半年:
經濟增速持續放緩
新常態下的經濟保持三個特點:低增長、低利率、低通脹。
2015年上半年,我國GDP增速進一步放緩,7%的增速創了歷史最低。同時,傳統的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出口增速都有放緩的跡象,這是導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的主要原因。
當前看,消費仍難擔當拉動經濟快速增長的重任。1~5月份,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4%,其中5月份僅增長10.1%,處于200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5月CPI漲幅回落,且連續9個月維持在“1%時代”,維持著低通脹,同時,低通脹又給低利率提供空間。
在最近的PMI指數上,出現了利好的征兆。根據5月經濟數據顯示,我國官方及匯豐的PMI數據齊齊上升,成為經濟回暖的信號。近期國內投資和消費需求都有一定程度的企穩回升跡象,工業生產增長略有加快。
同時,在政策上,整體環境“寬松”。今年以來穩增長力度不斷加大,形成了以基建投資托底、推進消費升級、重大戰略部署為三條主線的穩增長策略。
據統計,截至6月10日,今年發改委共批復34項基建項目,投資額逾7200億元。在基建投資審批和新開工項目加速的同時,國務院要求加快推進財政資金統籌使用,鼓勵推廣PPP的很多公共服務領域,如能源、交通運輸、水利等,這些都有助于維持基建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充分發揮投資的經濟引擎作用。
同時,“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成為2015年區域經濟發展的重點抓手。現在全國31個省級地方都推出了自己的“一帶一路”發展計劃,這些計劃的背后都會配套大量的項目。
下半年:
期待止跌企穩
審視上半年中國經濟走勢,一季度的確在延續去年增速下行的態勢,然而進入二季度,企穩跡象不斷增多,亮點頻現。據此看,中國經濟打好“穩增長”這副牌,相信下半年中國環比GDP增速會比上半年有所回升。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表示,不論現在數據有多難看,都無須大驚小怪,因為一二季度經濟下行已成定局。經濟下半年見底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他解釋稱,穩增長的政策力度不斷加大,正在為經濟企穩創造條件。前期穩增長的效果也將在下半年進一步顯現。
盡管不少機構調低中國2015年的GDP增速,但預計增速都在7%以上。匯豐銀行經濟學家屈宏斌日前也在報告中將今年中國GDP增長預期從此前的7.3%下調至7.1%;同時,因外部需求前景惡化,將今年出口增長預期從7.1%大幅下調至4.2%。
由于出口增速明顯放緩、房地產開發投資減速快于預期以及部分行業出現銀行惜貸、企業慎貸的現象,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15年中國宏觀經濟預測(年中更新)》將2015年實際GDP增速的基準預測值由7.1%下調至7.0%。世界銀行6月11日在其官網發布了最新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維持中國2015年GDP增長7.1%的預期不變。
招商證券宏觀研究主管謝亞軒認為,為保持經濟增長在合理范圍之內,5月以來,穩增長政策著力解決政府資金來源問題,放松地方政府融資限制、資金投入加速到位。在此情形下,國內經濟將止跌企穩,時點在二季度末、三季度初,維持全年GDP同比增長7.1%的判斷。
編輯:羅韋
關鍵詞:經濟 中國 中國經濟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