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參政議政 參政議政
三個民主黨派"盯"上教育扶貧 呼吁教育資源向貧困地區傾斜
對策一:
免費教育向學前高中延伸
在對連片特困地區進行調研后,胡衛提出建議,擴大這些地區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資源,將免費教育向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延伸。
“大力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民建中央在今年提交給政協的相關提案中,亮明了這一觀點。民建中央建議,在貧困地區人口集中的行政村,依托小學現有富余的校舍新建、改擴建幼兒園,購置和配齊玩教具、保教和生活設備設施,使貧困地區的農村孩子接受良好啟蒙教育。
“在貧困地區嘗試推行十五年免費教育。”民盟中央也把這樣的觀點寫到了今年的黨派提案中。民盟中央認為,“十三五”期間,我國將普及三年高中教育,可以此為契機,在貧困地區推行免費高中教育,同時將學前教育也納入免費范圍。而這無疑需要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及時投入增量資金。
對策二:
重核編制穩定山區教師隊伍
在民盟中央的提案中,重點對師資問題提出建議。民盟中央希望,有關部門能夠重新核準偏遠山區師生比,特別是對于村小,核編時要考慮村小班額偏小的情況。民盟中央還建議,根據貧困地區山高路遠的實際,恢復部分“撤村并校”時撤銷的村小。
師資問題在其他委員和黨派的教育扶貧提案中也不斷被提及。
胡衛針對中西部連片特困地區學前教育師資嚴重短缺現象提出,實施農村幼兒園“特崗計劃”,所需經費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按比例分擔。同時為鄉鎮中心園配備專門編制,用于支持區域內教研指導、質量監管和巡回支教等工作。
胡衛的這一建議和民建中央的建議不謀而合。民建中央提出,要研究制定免費師范生到貧困地區從教激勵政策,加大幼兒園和中小學教師國家和省級培訓計劃向貧困地區傾斜。
對策三:
提高貧困地區職教對接能力
“打工沒技術,創業沒思路,務農沒出路”,如此這般,何時脫貧?
為此,民進界別的秦和等委員將教育扶貧的目光集中到發展職業教育上。秦和委員希望,能以中等職業教育為重點,加大對貧困地區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支持力度,同時加強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提升貧困地區貧困人群就業創業能力。
民建中央提出,在貧困地區規劃建設一批職業教育示范特色專業及實訓基地;支持民族地區職業院校重點建設一批具有產業化前景的民間傳統技藝專業;完善招生扶貧政策,打通中高職有機銜接的上升通道,讓更多貧困家庭學生進入職業院校學習。
民盟中央則提出,緊密貼近當地的主導產業開展職業教育,加大技能型教師的引進力度,將接收貧困地區職業學校學生實訓、實習納入企業的精準扶貧攻堅計劃。(記者 翟帆 余闖 張春銘 陽錫葉)
編輯:薛鑫
關鍵詞:民主黨派 教育扶貧 教育資源向貧困地區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