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本網特稿 本網特稿
精準扶貧背后的的政協力量
全國政協和全國政協委員推動精準扶貧工作綜述
精準扶貧,委員們在行動
委員們對精準扶貧的關注不僅僅停留在建言獻策上,而且已經開展了積極的行動。前述的精準扶貧“恒大模式”被譽為開了“中國民企精準扶貧”的先河,“恒大模式”為更多準備發力“供給側改革”的民營企業提供了參考借鑒。
曹德旺委員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他已經到過湖北、江西、福建調研,由他發起成立的河仁慈善基金會計劃今年至少會在3個省5個村進行幫扶項目,具體的幫扶模式將在人口普查、資源普查、生態普查等一系列調研后確定。
2014年一整年,王海波委員一直帶隊在保定市阜平縣王林口鎮劉家溝村進行幫扶工作,帶領當地農民種植香菇,并同村干部們一起請回了一位年輕有為的企業家——李向文回村創業,帶領村民致富。
“農村致富的主要問題不在技術層面,而是精神層面,要幫助農民致富,必須首先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做事態度,要讓他們有與貧困做斗爭的精神”。王海波委員說。
精準扶貧,全國政協和全國政協委員投注了諸多關注,我們希望,后繼之行動,急速踏歌而來!
編輯:薛鑫
關鍵詞:全國政協 全國政協委員 精準扶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