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2016年醫改四大看點:“硬骨頭”這么啃!
求醫:啥時能擁有家庭醫生?社區醫院醫生水平能否保證?
55歲的張路巧是江蘇大豐市斗龍港村居民。作為留守老人,兩年前查出宮頸癌后她本想放棄治療,當地村醫得知后,幫她聯系上級醫院并陪著她做手術,現在恢復得不錯。去年,她還與村醫簽約“醫療服務包”,現在每個月可以接受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檢查,家庭醫生還會針對她的健康狀況定期回訪。
這樣的家庭醫生,今年將走進更多家庭。2016年,分級診療將在70%左右的地市開展試點,在200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城市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到2016年底,城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15%以上,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30%以上。為增強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今年還將試點放開公立醫院在職或退休主治以上醫師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執業或開設工作室。
應亞珍認為,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旨在提升醫療服務體系整體效率,真正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是一條實現途徑。但這項制度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多方配合,具備一定條件才能逐步建立完善,如基層服務能力的提升和積極性的調動、醫保支付制度和支付標準的協同、群眾就醫理念的逐步改變等。
報銷:異地看病可否不用回老家報銷?得了大病能不能多報銷一些?
在長沙工作的張大爺退休后回武漢與兒子一起生活。但他的醫保關系在長沙,看病得先自己墊付醫藥費,出院后再把發票等寄回老家報銷,費時又費力。和張大爺一樣,不能報銷或者報銷比例低,墊付時間長,一次次跑腿,手續麻煩,成為有異地醫保報銷需求的人們經常遇到的難題。
2016醫改重點工作明確提出:加快推進基本醫保全國聯網和異地就醫結算,建立完善國家級異地就醫結算平臺,逐步與各省份異地就醫結算系統實現對接,基本實現跨省異地安置退休人員住院費用直接結算。到2017年,基本實現符合轉診規定的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實現大病保險全覆蓋,讓更多大病患者減輕負擔。
“整合城鄉居民醫保制度,加快推進醫保全國聯網和異地就醫結算等,使醫保待遇的‘可攜帶性’更強,群眾看病就醫更為方便。”國家衛計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醫療保障研究室副主任顧雪非說,建立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疾病應急救助、商業健康保險和慈善救助等多層次的政策,可以發揮多項制度的合力,進一步降低居民就醫負擔。(完)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醫改四大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