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福島核事故5周年:污染物或橫跨太平洋抵達美國

2016年05月30日 07:47 | 來源:經(jīng)濟參考報
分享到: 

  國際合作亟待加強

  1986年4月26日,位于烏克蘭北部靠近白俄羅斯邊境的蘇聯(lián)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機組突然發(fā)生爆炸,造成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慘重的核災難。30年過去了,這場災帶給人們持續(xù)的傷痛和反思。

  如今,在白俄羅斯、烏克蘭等核事故受災國,仍有約500萬人生活在核污染區(qū)內(nèi)。監(jiān)測核輻射水平、清理土壤中的污染物、為受輻射人群提供康復治療……事故善后工作成了一場曠日持久、代價高昂的戰(zhàn)役。目前,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退役”仍涉及兩個主要問題,一是為當年發(fā)生爆炸的4號反應堆建造一座新掩體;二是為儲存核電站其他反應堆中的核廢料建造一座倉庫。

  切爾諾貝利的核泄漏大約是福島的10倍,這是目前國際公認的事實。但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污染水至今還沒有完全被控制住,被污染的地下水還在流入海洋,核事故治理面臨長期化局面。“福島后遺癥”引發(fā)國際社會的擔憂。

  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肯·比塞勒說,福島核事故對海洋的影響是空前的。盡管就人為造成的放射性物質總量而言,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是更大的來源,但福島核事故對海洋的影響更大,因為泄漏的放射性物質80%都進入了海洋。

  雖然不斷有證據(jù)顯示,福島核事故泄露的放射性銫已經(jīng)到達美國西海岸,但令美國專家感到奇怪的是,美國聯(lián)邦機構不支持相關的海洋研究。比塞勒說,美國聯(lián)邦機構不支持在日本或美國沿海進行相關研究,“我對此感到失望”。

  俄羅斯防輻射科學委員會成員瓦列里·斯捷潘年科說,類似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悲劇25年后在日本重演,令人震驚。他認為,從信息披露到應對民眾健康問題的態(tài)度等,日本政府的工作都不令人滿意。

  專家建議,在應對福島核事故風險方面應該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應對風險。應該有國際調(diào)查委員會或國際科學家對福島核泄漏事件的影響展開長期研究,還應該建立常規(guī)項目以監(jiān)測海洋中的放射性污染物,幫助公眾了解污染源的種類,以及對公共健康的影響。

  福島核事故今后需要關注的后續(xù)工作包括:核事故后的環(huán)境恢復與補救行動、生物生存環(huán)境影響、對人類的輻射影響、消除污染程度和廢物處理等。

  比塞勒強調(diào),福島核事故的影響尤其需要獨立的第三方調(diào)查。比塞勒認為,問題的關鍵是要有多個獨立的調(diào)查團隊介入事件的評估,這樣人們才能更好地評估污染水平,并了解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有多大。參與調(diào)查的不僅要有政府機構和東京電力公司,“還要包括環(huán)境放射化學等領域的獨立科研人員”。

  專家認為,從福島核事故以及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中,應當吸取一些教訓。在核事故發(fā)生后,首先政府應迅速、全面地向公眾報告事態(tài)進展,信息的封鎖和滯后可能導致政府不能及時從高輻射污染的事故現(xiàn)場疏散人群。并且,應及時測量輻射劑量,尤其是人們在飲用受輻射污染過的水以后,有必要檢查放射性碘對甲狀腺和其他器官的影響,核事故區(qū)域人口在那個時期服用的放射性劑量對于后續(xù)治療來說至關重要。

  專家還建議,雖然核電事故發(fā)生在一個國家,但受影響的絕不僅僅是一個國家,發(fā)生事故的國家需要向國際社會及時公開信息。福島核事故后,風把放射性物質吹向了太平洋,美國的太平洋沿岸檢測到了輻射水平增高,而如果5年前的風是相反方向,則放射性污染可能會波及韓國、中國以及俄羅斯。

  斯捷潘年科指出,目前尚沒有發(fā)生核事故時信息披露的國際標準。雖然制定這種標準較為復雜,但有必要研究和制定相關制度。

  還有核電專家表示,核電站不應該建在地質活動高發(fā)的地區(qū),在地震帶建設的核電站應該關停。可是,日本一系列核電站都建在海岸沿線,這些地帶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生地震和海嘯。

  斯捷潘年科說:“確實,可以建一道墻來抵御海嘯,福島核電站當初也曾建了一座6米高的墻,但它最終被13米高的海浪突破。”他指出,雖然日本政府如今正在為恢復核電站工作而制定“后福島”標準,但日本是地質活動高發(fā)區(qū),可能根本就不適合在現(xiàn)有技術水平下建設核電站。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福島核事故 核安全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州精品在线视频 | 这里有精品综合久久 | 亚洲v欧美v国产v在线成 | 亚洲福利在线看国产精品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中文字幕无吗热视频 |